第十二章 分离(四)
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
-
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并非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看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一位县学生员金从善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继后辉发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将其处斩,但皇帝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
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并非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看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一位县学生员金从善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继后辉发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将其处斩,但皇帝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