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县大小官员,都该来迎接,缺一个不妥,所以这样问一声。
“孙老师可怜巴巴的。”王通说道,“一共两名‘轿班’,倒走了一双,大毒日头下,从城里走了来,自然慢了。”
“轿班怎么走了呢?”
“欠人家三个月工钱,豆腐都没的吃了,不走何待?”
“唉!”姓何的主簿叹口气说,“仕途上荣枯如此不同!说起来孙老师与新任按院,还是乡榜同年呢!”
“什么,什么?”张华山睁大了眼问道,“你怎么说?”
看他这样的神情,何主簿倒是一惊,只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回想一下,没有什么错啊!
“我是说,孙老师与新任按院是乡榜同年。”
“真有这话?”
“孙老师亲口告诉我的。”何主簿又加了一句,“他是方正君子,谅来不会胡吹。”
“嗳——”张华山埋怨似的,“你不早说!”接着大声喊道:“来啊!”
贴身的家人就在他旁边,但要摆官派或者表示将要交代的事十分重要,非这样喊不可。
“喳!”家人张升也用同样高的声音答应着。
“派我的轿子去接孙老师。快,快!孙老师年纪大了,不要在路上中暑昏倒,那可是不当耍的事!”
“喳!”张升又答应一声,伛偻着腰,疾趋而出。
轿子怕大太阳晒,就停在席棚下;轿夫找不到——他们知道一时不得进城,偷闲躲到凉快地方赌钱去了。等找了来,张华山已忍不住发脾气,“混账王八羔子”地大骂了一顿。
轿子刚抬出门,王通眼尖,指着说道:“那不是孙老师来了?”
果然是孙老师,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件旧实地纱的蓝袍,背上整个儿湿透了。
张华山慌忙迎了上去,执着他的手,亲切地嗔怪:“孙老师你也是,轿班走了也不派人跟我说一声,我拨两名给你就是了。大太阳底下走了来,叫我于心何安?”
“还好,还好!安步当车,总算也走到了。”一面说,孙老师一面翻着眼看这位县太爷,仿佛不解他今天何以这样子客气。
客气还不止于口头,张华山叫人替他抹汗、打扇,泡来供巡按享用的“六安茶”,还要奉他上坐。孙老师再三谦辞,说到“朝廷体制所关,不敢僭越”,张华山方始让他在左手边坐下。
大家心中都明白,一向看不起孙老师的县太爷,为什么忽然如此恭敬。王通嘴快,忍不住动问:“孙老师,听说你与一位贵人有旧?”
“你是指新任按院刘少鹤吗?”
新任巡按刘天鸣,字少鹤,听孙老师这样称他,张华山便知同年的话绝不假,随即答了一句:“是啊,是说按院。”
“说来惭愧!”孙老师摇摇头,啜了口茶,望着空中,老眼中有凄凉感慨之色。
“说说何妨?”王通问道,“你们是乡榜同年?”
“不但同年,还是同窗。”孙老师徐徐答道,“我跟少鹤最好,一起进学,一起中举,名次还是我高些。到了会试就不同了,他连捷成进士,我三赴礼闱,名在孙山以外,母老家贫,不得已赴部候选,选上了这么个吃不饱饿不死的学官。唉!”
“作育人才�
“孙老师可怜巴巴的。”王通说道,“一共两名‘轿班’,倒走了一双,大毒日头下,从城里走了来,自然慢了。”
“轿班怎么走了呢?”
“欠人家三个月工钱,豆腐都没的吃了,不走何待?”
“唉!”姓何的主簿叹口气说,“仕途上荣枯如此不同!说起来孙老师与新任按院,还是乡榜同年呢!”
“什么,什么?”张华山睁大了眼问道,“你怎么说?”
看他这样的神情,何主簿倒是一惊,只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回想一下,没有什么错啊!
“我是说,孙老师与新任按院是乡榜同年。”
“真有这话?”
“孙老师亲口告诉我的。”何主簿又加了一句,“他是方正君子,谅来不会胡吹。”
“嗳——”张华山埋怨似的,“你不早说!”接着大声喊道:“来啊!”
贴身的家人就在他旁边,但要摆官派或者表示将要交代的事十分重要,非这样喊不可。
“喳!”家人张升也用同样高的声音答应着。
“派我的轿子去接孙老师。快,快!孙老师年纪大了,不要在路上中暑昏倒,那可是不当耍的事!”
“喳!”张升又答应一声,伛偻着腰,疾趋而出。
轿子怕大太阳晒,就停在席棚下;轿夫找不到——他们知道一时不得进城,偷闲躲到凉快地方赌钱去了。等找了来,张华山已忍不住发脾气,“混账王八羔子”地大骂了一顿。
轿子刚抬出门,王通眼尖,指着说道:“那不是孙老师来了?”
果然是孙老师,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件旧实地纱的蓝袍,背上整个儿湿透了。
张华山慌忙迎了上去,执着他的手,亲切地嗔怪:“孙老师你也是,轿班走了也不派人跟我说一声,我拨两名给你就是了。大太阳底下走了来,叫我于心何安?”
“还好,还好!安步当车,总算也走到了。”一面说,孙老师一面翻着眼看这位县太爷,仿佛不解他今天何以这样子客气。
客气还不止于口头,张华山叫人替他抹汗、打扇,泡来供巡按享用的“六安茶”,还要奉他上坐。孙老师再三谦辞,说到“朝廷体制所关,不敢僭越”,张华山方始让他在左手边坐下。
大家心中都明白,一向看不起孙老师的县太爷,为什么忽然如此恭敬。王通嘴快,忍不住动问:“孙老师,听说你与一位贵人有旧?”
“你是指新任按院刘少鹤吗?”
新任巡按刘天鸣,字少鹤,听孙老师这样称他,张华山便知同年的话绝不假,随即答了一句:“是啊,是说按院。”
“说来惭愧!”孙老师摇摇头,啜了口茶,望着空中,老眼中有凄凉感慨之色。
“说说何妨?”王通问道,“你们是乡榜同年?”
“不但同年,还是同窗。”孙老师徐徐答道,“我跟少鹤最好,一起进学,一起中举,名次还是我高些。到了会试就不同了,他连捷成进士,我三赴礼闱,名在孙山以外,母老家贫,不得已赴部候选,选上了这么个吃不饱饿不死的学官。唉!”
“作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