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南海郡
川佗城作为开拓岭南一个基地,有着深远的历史的地理基础和战略考虑。李唐山以前新加坡就研究龙川战略要地,是京九大动脉中国南北交通要冲。并结合攀离小分队调查的情况和简易地图的信息,龙川具有战略意义地理区位龙川在今广东省北部,东江、韩江上游,与江西定南县和寻邬县接壤,以佗城为核心,龙川恰好处在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分界线上,雄踞两流域交通要冲。其东有歧岭(又称蓝关),可控五华、兴宁盆地;西有高达1174米大帽山为屏障;北有东江支流定南水和寻邬水沟通江西,与赣江分水岭一般不高,容易通过;而南为东江干流,可径下惠州、番禺(广州)。

  赵佗和李唐山决定把郡县治所设置离今天龙川县城南边的10公里的东江边。其实在赵佗和李唐山到达龙川之前,早就有人类已在此地活动,在东江流域建立了军事联盟式土邦小国,为李唐山和赵佗在这边实施封建制度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先秦岭南地区存在不少由百越人组成的土邦小国。它们发展情况仍然处在部落氏族或氏族军事联盟阶段,各有种姓、君长繁多,互不统属。

  任嚣、李唐山与赵佗三人分析南海郡的目前的情况,南海郡的地初开发,人口稀少,社会经济落后,亟需要增加人口,发展生产力,才能稳定社会,巩固刚建立的封建政权。

  李唐山给任嚣的建议在岭南先建立行政区,实行封建政治制度。秦在今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首置郡县,南海郡下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揭阳(一说建于汉)5县。

  龙川附近的东江地区就有龙川县和博罗县两个县,约占秦在南海郡置县的半数。龙川县辖境约今龙川、河源、和平、兴宁、五华等县市,含东江中上游及梅江上游部分地区;博罗县则包括今博罗、惠阳、惠东、东莞、紫金等县市,约今东江下游地区。这样,龙川、博罗两县,一北一南,辖境基本覆盖东江流域,部分地区包括韩江流域;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政区,并纳入全国政区体系。自此也结束了岭南部分地区土邦小国自治状态,使之归入地方行政管理之下,这在政治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