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p;“我们身上穿着的防护服,已经是国家千辛万苦弄来的了,再多的东西不是靠钱就能买来的,它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积累。但是没有时间了啊……没有了啊……”

  苏联专家被她的崩溃弄得手足无措。

  他不明白,明明他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实验风险,保障这些年轻的华国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此时此刻,他们让他怀疑自己刚刚犯了个非常大的错。

  “我……你……你别哭了。”苏联专家沉默许久,终于颓然道,“你们做实验吧,年轻人。但是一定要记住,标准化非常重要,如果有了条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实现标准化。”

  “最后,尽量保重自己的身体。”

  消息传回国防部,衡玉用手撑着额头,轻轻叹息。

  她用柔软的拇指按摩自己的太阳穴,慢慢放松精神,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原子核理论讲义》的编写工作之中。

  类似铀厂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华夏大地,压根就不是个例——!

  鞍山百姓肩挑背扛,自发为鞍钢的锤炼贡献出一份力。

  长春汽车厂的工人日日用手敲打器件,硬生生敲打出了华国历史上第一辆自主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玉门油田的工人靠着一桶桶打石油,用人力战胜自然,再次将石油生产量创了个新高。

  ……

  这些朴实的、广布华夏大地的普通百姓,没有接受过任何高等的教育,但是他们比谁都要清楚,华国是自己的家,给自己家干活和给外人家干活可不一样。

  给自己家干活啊,那是绝对不能偷懒敷衍的。

  几亿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所以高山也低头。

  河水也让路。

  华国越来越有底气。

  第102章 与国诉情衷34

  有着扎实的领导班子, 有着苏联的人才和技术援助,有着几亿人齐心协力,有着前面七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开始了它的腾飞进步。

  鞍山的钢炉里喷出铁水。

  解放牌汽车开始逐步量产。

  发电厂落成,不仅是大型城镇,就连一些中型城镇也实现了长久通电。

  ……

  这片广袤的国土,正在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五七年的秋天悄无声息来临,北平几乎一夜间就入了秋, 衡玉起床推开窗户,借着刚刚泛起鱼肚白的天色环视外面,隐隐注意到街道两侧的梧桐叶全部都泛起了秋天特有的黄色。

  她最近忙得有些忘记了时间, 瞧见梧桐叶泛黄,微微一愣。

  扭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挂历, 衡玉恍然。

  “这都快进入九月了。”

  【是啊, 出门跑步的时候记得穿件外套】系统提醒她。

  “好。”

  衡玉应一声, 捞起搭在椅子背的外套披上, 随手用皮筋扎好头发, 转身下了楼,沿着石子路跑步,开始晨间锻炼。

  跑完步后换了身衣服, 衡玉去街口买了份煎饼,吃着煎饼踩着自行车赶去物理研究所,赶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