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生命,自由与人性
��次又一次地出墙壁去进行地理调查并积极地研究对付巨人的方法,即使每一次的壁外调查都伴随着大量的牺牲。每年的新兵入团式上,志愿加入调查兵团的人最少,大多数人都想进入安全的宪兵团和驻屯兵团。然而调查兵团始终顽强地存在着,一次一次进行壁外调查,飞蛾扑火般迎向潜藏着无数危险的壁外世界。这份精神正如我们古往今来的志士们,明明可以选择苟活于世,却奋不顾身地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投身于险境。调查兵团的标志是一对交错的蓝白羽翼,名曰“自由之翼”。对于每一个调查兵团的成员来说,那就是他们的信仰。那是人类的自由之翼,即使只有一小批人,他们也要不懈地斗争着,将这份信仰传递下去。这种精神真的很令我动容。现在我每天都会默默地将右拳抵在心脏处,让自由之翼的精神鼓舞我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列宁曾经说过:“不自由,毋宁死。”(转载者注:这句话应该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是作者记错了)这表明在自由与生命之间,他宁愿选择自由。自由的身,自由的心,在他看来比被禁锢的生命要重要的多。然而有勇气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我承认也许在面临这种抉择时,我可能会屈服于生命威胁下。人类心底深埋着对死亡的恐惧,以致于我们往往死抓住任何一线生机不放。不过在要生命还是要自由的选择中,我在情感上更偏向于要自由,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加勇敢的人。正如艾伦的伙伴爱尔敏所说:“什么也无法舍弃的人,就什么也无法改变”,坚定追求自己所信仰的东西,虽然是那样的理想化,但却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一份信念。

  无意义的死亡并不会让人感到惋惜,调查兵团的成员们向壁外发起远征,每每牺牲无数,这在普通民众眼里就是将自己送到敌人口中的无意义牺牲。然而每一个牺牲的调查兵团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希冀着全人类在前往自由的路上更近了一步,可以“踩着他们的尸体向上飞”。我仍然记得,一个在壁外战斗中身受重伤的士兵在弥留之际对利威尔兵长说:“兵长,我……为人类做出贡献了吗?还是……就这样无所作为地死去?”有重度洁癖的兵长此时却毫不犹豫地握住他满是鲜血的手,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你已经做的足够好了,而且——今后也将继续活跃下去!你遗留下的这份意志,将赋予我力量。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把巨人一头不剩地消灭!”活着的人们埋葬好死去的战友,背负起他们沉甸甸的遗愿,燃烧心中的悲痛与仇恨,继续向着信仰之所在前行,继续义无反顾地冲向强大到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即使这是一场没有多少胜算的战斗。

  写到这儿,我想插一句对于仇恨的看法。心中只有仇恨的人很容易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看不清世界,人类仅仅靠着仇恨激发出自己的潜能,驱使自己去前进,去战斗,这终究也是有极限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主角艾伦,因为他尚且年幼,心中就已经充满了对于巨人的仇恨,满脑子都是要为母亲报仇的念头,时常苦大仇深地高喊着要将巨人全部从这个世界上驱逐出去。然而在兵团训练的这几年里,艾伦真正成长为了一个稳重的人,不再冲动,不再意气用事,这时我才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这个坚忍而毅力过人的少年。仇恨并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因为负面情绪带给人的正能量毕竟有限。调查兵团的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的遗书上从不会出现诸如“要为我报仇”的语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牺牲成为战友们心中的负担。我很庆幸艾伦没有成为一个心中只有仇恨的人,他有自己的梦想,他还有要誓死保护的重要的人,他为之献出心脏的对象是全人类,他不拘泥于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艾伦,才能不断变强,才能担得起人类的希望。

  以上,关于自由与生命的感想,就此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