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emsp;国库没钱,地方的赋税也征不上来,眼下战事吃紧,户部是没完没了的哭穷。户部尚书何程茂,那可真是演技精湛的主。

  若不是知道何家有多富,萧聿还真要以为他穷的当裤子了。

  何程茂道:“臣知道陛下心疼边关将士,可臣昨夜算了一笔账,与齐国开战至今,上缴给军队的粮草已是足足有余……”

  “足足有余?”萧聿将折子“啪”地一声摔在了案上,厉声道:“那是整整六万人!何大人若觉得足足有余,朕把镇国公叫回来,你给我去打。”

  何程茂躬身道:“陛下息怒。”

  “将士没有饿着打仗的道理,何大人与其同朕哭穷,倒不如好好查查户部的账。”萧聿十八便带兵出征,最是清楚边关的状况。

  何程茂咬牙躬身道是。

  紧接着是推行屯粮之策的事。

  阁老大声宣读折子“屯田既能吸纳游民,又能防止寇患,待开垦的田地多了,这赋税自然而然就……”

  话还没说,只听太和殿外突然有人喊道:“边关急奏——”

  早朝都有这么个规矩。

  只要是边关急奏,皆可优先启奏。

  又是一声,“阆州总督觐见。”

  “让他进殿!”

  阆州总督面带尘土,手持急奏,进殿后“噗通”一声跪下道:“陛下,我大周六万将士被困密河,无一生还……”

  他哆嗦着嘴唇道:“是苏景北反了,臣亲眼见他在腹背受敌之际,进了齐国边境。”

  “再没回来。”

  第60章 谋逆  证据确凿。

  镇国公苏景北反了。

  这句话犹如将巨石扔进平静的湖水,“噗通”一声,激起千层浪。

  殿内沸反盈天,帝王抿唇不语。

  朝中与苏家交好的官员并不少,比如,待苏淮安如亲子一般的大理寺卿郑百垨。

  郑百垨突然出列道:“大殿之上,还请方总督慎言,镇国公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无数,臣今日说句大胆的,他若是存有谋逆之心,何必等到今日!”

  “边关路远迢迢,消息迟缓,总督大人要指认镇国公通敌叛国,还请拿出证据来!”

  都察院右都御史董李附和道:“臣也附议,此事不能听总督大人一言就妄下定论,镇国公打了半辈子的仗,从未有过败绩,通敌,这话重了。”

  “是啊,那六万精兵,可是镇国公手把手带出来的兵!”

  “这定然是有隐情。”

  有人小声道:“儿女都在京城,通哪门的敌?

  文官说话还算客气,武官就不一样了。

  成远侯干脆指鼻子骂道:“镇国公上战场杀敌的时候,你还在地里玩泥巴!怎么,吃了败仗就嫁祸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