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节流

  只不过,之前也算承了唐氏的情。

  而且纪谢氏说了,谢若宁想了想便道,“宁儿也只是纸上谈兵,没管过家。

  但想来开源节流应该是最来银子的吧?”

  唐氏一听,得,等于没说。

  自己也知道开源节流。

  可是,怎么开源,怎么节流?

  唐氏看向了纪谢氏,纪谢氏又看了看谢若宁,谢若宁没法子,便道,“宁儿不曾管过家,这个还真不懂。

  所以,随便说两句,还请姑祖母和嫂子别见怪。

  倘若有说错了,还请两位担待一二……”

  见二人都点了头之后,谢若宁便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来。

  在她看来,节流无非就是裁减人员。

  不说别的,袁老太那个院子里的所有人员,可以全部裁减掉吧?

  还有一些年纪偏大,一天到晚只喜欢说主子们八卦,说人是非的婆子。

  虽然卖了,也卖不了几个钱,可总比你养着,又要发月银强吧?

  一来二去的,一个月也能省下不少的银子来。

  年轻力壮的自然得留着,特别是那种一个能顶三四个的人。

  侍候的人减少了,工作量没减少,他们忙于工作,八卦是非也少说点,有利于团结不是?

  而且你裁减掉一些人,也能让一些留下的人更加专注工作。

  反正拿她来说,她之前院子里侍候的一些人,她是搞了一些人去福运来或者是生活馆了。

  虽然派去的人数不多。

  但四分之一还是有的。

  事实证明,她这边少了四分之一,也没影响她的平日里生活。

  相反,她发现,好些人更加专注上进了,侍候她也更加用心了。

  当然了,因为留下的人工作量加大了,所以她平时里也有关注。

  那种埋头苦干的人,她是相应加了人家收入的。

  从自己的私已里出。

  反正每个月发月银的时候,人家拿了月银,她也会把众人全部叫到院子里,根据各人表现给人家加相应的工资。

  多嘛是不多,最多那位,也就加百分之十五。

  可对侍候的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当着大家伙的面发,一来,她在众人面比较涨脸。

  二来,就算不加那些银子,那些活还是她干的。

  你说拿了加成的那位,干起活来,会不努力?不用心?不上心?

  还想不想下次加了?

  那么,没加的那些呢?

  会不会想着法子表现自己?

  谢若宁最后也表示,因为她的院子少,人也不多,所以,能够调节得比较好。

  和唐氏打理整个府是不一样的。

  但理论上,道理还是差不多的吧?

  毕竟她的管家能力和唐氏也是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