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分道扬镳
  当然申请不到!

  如果通过了春熙小学的申请,那其他学校怎么办?买书支持学生读书这是好事儿啊,若是没有支持也就罢了,若是支持那必然不能厚此薄彼,全乡所有的学校都要顾及到。

  春阳没有被爨海涛一番话打击到,下班回家她闷头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从抽匣里掏出稿纸开始写东西。

  写的当然不是购书申请,而是一封求助信,面向大众的求助信,写完投递到报社,哪怕有一家刊出来那春熙小学就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捐赠。

  第二天春阳去学校跟其他老师说了自己的做法,她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觉得她的做法不对,甚至是--丢人!

  有这个想法的是学校新来的老师,她觉得春阳这样做就是在乞讨,还是面向大众的乞讨,有违教育的初衷。

  春阳直接反问她:“杨老师,那你跟我说说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在学校里,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老师来教学生来学。老师教书里的知识,教做人的道理,学生学的自然也是这些。

  有些问题学校解决不了,因而向社会求助,在得到社会的帮助后,老师能教的更好,学生能学的更多,何乐不为?

  乞讨?

  如果硬要用这个词来形容学校向社会求助的行为的话,那乞讨的是学校惠及的是学生,又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难道就为了维护学校的形象校长老师及其他员工的面子就要放弃于学生有利的事儿吗?

  别的人可能会这样选择,春阳却不会。

  春熙小学对外形象是靠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绩搭起来的,可不是靠高大的门脸儿和鲜亮的外皮儿撑起的!

  春阳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杨老师低着头不再吭声,别人都以为小杨老师接受春阳的说法了,春阳却知道根本没有,小杨老师没反驳只是因为春阳是校长,她不想得罪校长。

  怎么想的都不重要,只要把心思放在教学上,对学生好就行。

  求同存异,如果每个人都踏踏实实的践行这四个字儿,那这世界该是多么的和谐啊。

  然而就是有人不懂这个道理,春阳身边也有,只是她没想到离她最近的竟然是她的亲大姐,李冬梅。

  六月末,春阳正为学期末的各种工作忙碌的时候,曹蕴一通电话打到家里,是曹佩瑜接的,春阳越听越不对劲儿,赶紧过来听一听是咋回事儿。

  曹蕴很激动,曹佩瑜都没按公放键子春阳都能清晰的听到曹蕴的声音。

  没听到开头,春阳也听的稀里糊涂,等曹佩瑜挂断电话春阳才问发生了什么事。

  曹佩瑜犹犹豫豫不肯说,她这样春阳更着急,又追问几次。

  曹佩瑜看实在躲不过去,只得跟春阳说实话。

  曹蕴在生李冬梅的气,一通电话都在说李冬梅。

  为什么呢?

  事儿还要从之前曹蕴打了靳远和他的战友,跟冬梅说她和靳远根本不可能说起。

  冬梅总觉得曹蕴想法偏激,未来很难得到幸福。作为曹蕴的朋友,冬梅觉得不能光自己过的幸福就不管好朋友,所以她自作主张,给曹蕴介绍了个对象。

  宋启明的同事里有个严老师前年丧妻,只留下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