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不少事是洋人们教的,还有一些是根据洋人们的说法总结出来的。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不是句空话,不止读书是可以明理,和那些比我们知道更多新鲜事物的人谈话也能学到很多。即便日后你出了书房,不再念书,也要做到终身学习。”

  和弘晖参观完制药处后,殷陶又带着他去太医院转了一圈,请各位医科大拿给弘晖诊脉,并将结果记录在他特地带来的小册子上。

  看着几位太医忙前忙后招呼他两个,殷陶突然就有种部门领导亲戚家的孩子来了,请同部门下属过来看看孩子的即视感。

  殷陶不负四爷所托,当天下午便将脉案拿回来交给了四爷,四爷一看完那册子便下了决定,从即日起,弘晖事事要以调养身体为先。

  随着《升平调》的广泛传播,不光京城百姓看那些欠债官员很不顺眼,时时议论,处处施压,就连官员们看了这出戏的家眷们也有些脸上发烧,有意无意催着家里还钱。

  有了群众力量的支持,四爷收债越发顺利起来,人精神了,也不必日日在户部熬得那么晚了。

  收债之事开始稳步推进的同时,康熙那边也有了举动。

  许是觉得在太子的事情上亏了四爷,许是觉得要继续打击太子势力的缘故,康熙虽然没逼着太子还钱,但是强压着索额图一系都还了钱,对四爷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

  皇上亲自出手,连太子的人都被迫还钱了,他们这些秋后的蚂蚱还能蹦跶几天呢?还是早些把钱还了吧。

  毕竟那个动不动就喜欢黑脸的四贝勒最是不讲人情,不是个好惹的。

  因为有了这些事情,收债的事情开始步入正轨,甚至还有人些人没等到户部催收,怕后期担责,主动过来还钱了。

  四爷觉得,这一切之所以能这般顺利,十二弟功不可没,是必然要过去感谢一番的。

  四爷精心挑选了两大箱礼物送了过来,对于其中几件颇有来历的礼物,还拿出来对殷陶解释了一下。

  十二弟已经不是捧场了,而是各种惊叹,真是一点儿也没见过世面。

  日后必须好好改造一番。

  面对四爷的嫌弃,殷陶也挺无奈的。

  就跟那些后来发家的富豪们还会怀念乡间生活和农家乐一样,他的价值观形成在现代的双职工家庭,虽说也算中产阶级,但距离巨富实在是有些距离,更何况这是皇家,偶尔露出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举动也并非他的本意。

  随着舒怡月份的增大,需要开始着手挑选生产要用的稳婆和乳母。

  佟贵妃不敢插手十二阿哥的事情,便下放了权利,叫定嫔自己来挑。

  万琉哈氏想着自己位份不高,十二也是光头阿哥,不好太过僭越,便本着一颗平常之心,挑的也是一般人家出身的包衣乳母。

  万琉哈氏正拿着册子挑人呢,康熙就来了长春宫。

  康熙听说定嫔在给十二府上挑人,一看定嫔圈出的人便直皱眉头。

  定嫔怎么能这样敷衍他的十二呢?这是嫡出的第一个孩子,原本就贵重。她一个做亲额娘、亲祖母的,怎么也能这么不尽心呢?

  面对这样龟毛的康熙,万琉哈氏有些无奈。

  这些乳母也都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虽然家世不显,但是都已诞育过一个健康的孩子,且自己本身也很健康,属相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