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深厚情谊令人动容。皇帝英明神武,气度不凡,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不说,就连生下的皇子们也都相互扶持,兄友弟恭,不似他的儿子们打作一团。

  康熙觉得这出戏实在是对极了他的胃口,简直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五爷坐在一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出戏一定是十二弟念着他,特意嘱咐了孔尚任写的,剧中的二皇子就是活脱脱的他五爷本人。

  真是没想到,原来他在十二弟心中形象这般美好善良,看得他都有些脸红心热。

  不光是康熙和五爷,太子、三爷、七爷、八爷等人也都看住了,各自带入了角色,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就连看戏时候一向话多的直郡王都闭了嘴,再没提出什么异议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戏台子上,只有一个人例外。

  马齐时时注意观察康熙脸色,发现了康熙对十二阿哥很是肯定。

  十二阿哥坐在太后旁边讲戏,离着太后和康熙的座位也近,康熙时不时跟十二阿哥说上几句,不光是对一种对欣赏的儿子的亲近,更多的是对十二阿哥的肯定。

  马齐觉得十二阿哥是潜力股,更加坚定了想要投资十二阿哥的念头。

  康熙对于这场戏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不光进行了口头赞扬,还挥墨写了一则短短的影评。

  孔尚任过来谢恩,颤抖着手接过影评,准备这就回家裱起来。

  十二爷果然厉害,他说能叫自己风光回京,这才不过一个月时间便做到了,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的《桃花扇》花了三个月功夫火遍了全京城,这次的《升平调》殷陶希望更快、传播更广一些。

  殷陶找托合齐雇佣了水军帮忙传播,顺便还请看过戏的五爷、七爷等自来水去酒楼、茶肆等地广泛传播。

  这次活动经费由康熙和户部有情赞助,殷陶这出戏也是为了传播不是赚钱,所以演出不光有高端场,也有低端场,不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去看的戏园子能演出,很多小戏班也都在第一时间拿到了版权和剧本,可以随意出演。

  这部结合时事又颇有家国情怀的戏剧很快就火遍了京城,甚至隐隐有了火遍几个临省的趋势。

  百姓们也都听说了皇上收债的事情,甚至开始联系时事思考了起来。

  戏文中的王公贵族都是为了建设国家主动捐款,令人佩服。可听说京城那些官员们自己借了国家的钱,户部都开始催债了,他们还是不打算还债——比如,郭络罗某某,瓜尔佳某某,钮祜禄某某某。

  除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外,孔尚任还在文中写了个小皇子。

  这位小皇子有一副侠义心肠,扶危济困,能力超凡,更重要的是有一张倾倒众生的脸,所有女人和男人都为了他疯狂。

  十四素来自我感觉很是良好,看完整出戏后,认为孔尚任是以他为原型写得这一出戏。

  十四福晋也抽空看了戏,觉得十四这个想法很是匪夷所思。

  十四是有扶危济困,还是能力超凡?借个债都要靠着额娘和兄长们补贴去还的人,跟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沾边?

  虽然十四长得很是不错,但十四福晋相由心生,一丁点儿也没看出十四的脸好到哪里去,如果这个小皇子有细节描写脸很大的话,十四福晋倒是能代入十四看进去。

  面对十四福晋的不屑,十四也回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