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emsp; 面对康熙的考查,其他几位余下的阿哥都是脸色各异,十分精彩。

  太子含笑站在上端,他是康熙一手带出来的孩子,又有诸多名家大儒教授,原本功课就比他人更好一些。且因着他今日是寿星的缘故,皇阿玛并不打算考他什么,是而他只是站在那里等着看旁人的热闹。

  三阿哥胸有成竹,四阿哥脸色镇定,七阿哥眼神飘忽,八阿哥满脸期待,而余下的五阿哥和十阿哥恨不能把头低到地上去,九阿哥则频频向八哥递来求助的信号,十一阿哥和十三阿哥是头一次遇上这种情形,只管站在原地默默观望。

  殷陶其实挺理解并且十分同情十爷等人。

  大家虽说是兄弟,但因为大都来自不同的额娘,几人之间的关系说是同学更合适一些。

  这日学校放假,大家原本是高高兴兴过来参加同学生日会的,却不想刚刚在一起聚会了没多久,班主任就跟着来了,不光弄得人心里紧张,还要出题给大家进行课外测试,搁半大孩子身上谁也受不了。

  电光火石之间,殷陶突然想起额娘宫中那个宫女的话来。

  虽然具体说法不记得了,但大致就是如果主子膝下的阿哥样的聪慧,可得圣心,那么他的生母就能过得好一些,具体可以参照八阿哥和良贵人。

  女子在宫中生存不易,殷陶本心里是希望万琉哈氏可以过得好一些,但是又不想太露锋芒,叫康熙注意到自己,坏了自己的行情,步八爷等人的后尘。

  托上辈子历史系教授父亲的福,在面对康熙《资治通鉴》摘选提问当中,殷陶故意说错两处,却又从大家谁都没想到的方面出发,将当年父亲研究的一个结论再加上自己改动后的观点说了出来。

  康熙听了殷陶的说法后愣了一下。

  小十二虽说背书识字都不是特别优异,比起太子和老四、老八等人多有不如,但胜在思维敏捷、悟性极好,能想到常人不可想之处,言语当中却又有种别样的开阔豁达。

  这个孩子,终究还是不太一般啊!

  许是康熙在考校阿哥功课时发现了不少问题,太子生辰过后,康熙便将十二等人一直耽搁未选的哈哈珠子择好了,遣人给殷陶送了过来。

  按着规制,殷陶可有哈哈珠子四人。哈哈珠子是满人独有的文化产物,既是伴读,也是随侍,日后等皇子们出宫建府后可以担任侍卫之职。

  哈哈珠子极为接近皇权中心,旗人们争相想把家中孩子送到紫禁城来,是而大都是由朝中大臣和世家大族当中的公子担任。

  除了这四个哈哈珠子外,殷陶还有四名贴身大太监,两个乳母,一众供作洒扫杂役的小太监……这么多人伺候他一个,每每起个床都有五六双眼睛盯着,的确有些亚历山大。

  这古代贵公子也着实是不好当的。

  转过年来后,阿哥所当中又添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人——十四阿哥。

  十四今年也六岁了,一样来了上书房读书。

  有句说法叫做“天下父母向小儿”,很明显这个说法在德妃身上是应验的。

  德妃十分心爱这个小儿子,十四过来读书阵势也大得很,比起宜妃膝下的十一阿哥有过之无不及。

  高位嫔妃里面,平妃一直没行册封礼,且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见罪于康熙,近来是颇为有些不受宠的。

  而钮祜禄贵妃身体一直不大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