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款式画的。

  现在民间妇人买不起金银的,就有戴木簪代替的,但是款式都很普通,商家们的心思也都在金银玉饰上。

  直到后来思齐太子骤然离世,端敏皇后悲痛欲绝,从此除钗环着素服表达哀思,连挽发也只肯用木簪,据说那根木簪是太子幼时亲手为皇后娘娘所做。

  皇后娘娘自己不着华服华冠,也不许宫中嫔妃浓妆艳抹盛装打扮,甚至以集军资为名,亲自带人搜宫,将宫中几个妃嫔的首饰都搜出来捐了军资,最后一人给了一根木簪,说戴这个好,清爽,天然去雕饰。

  太成帝心怀愧疚不敢管,不但不敢管,收到那些军资后还得公开表示,让京中女眷以皇后娘娘为楷模。

  一时间,银楼的生意都大受影响,木簪却就此盛行起来。那些商家恨不得将一根小小的木头雕出花来,发展到后来,除了工艺比较难的,但凡金簪银簪有的款式,木簪都能做出差不多的,甚至恨不得给一根木头配上最好的珠子玛瑙。

  等几年过去,皇后娘娘出了心里那口气,这才松了口,金银玉又盛行起来了,木簪依然很流行。毕竟这天下,还是老百姓居多。

  苏染染笑眯眯的看着她爹娘道:“爹,娘,光这木簪子我就能想出好多花样来呢,更别说常用的金银了。我还想着若能卖出图纸赚了银子,咱们就去县城开一间小铺子,专门卖这些老百姓用得起的穿的戴的。租不起铺子,我还可以做些头花发带,爹帮我做些簪子,娘绣点荷包手帕,我去县城摆摊卖去。”

  陈大勇一脸不解:“闺女呀,你说的这些东西本钱不大,试一试倒是行。可是为啥非要去安县卖呀,这种小本买卖还不够折腾的呢。”

  苏染染一脸的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将来要开铺子,肯定是要去县城的呀,那里人多,最重要的是,师兄考中了之后,不是得去县学读书吗?到时候娘生完了弟弟,咱们一家过去开铺子,也不用分开,我先过去探探路,要是能聚集一些回头客就更好了。”

  陈大勇叹气道:“对啊,明年阿策就要去县学读书了,不能天天回家了,考中了的话,就必须得去,肯定不能再在镇上读了,是吧?”

  这老实人一脸的遗憾伤感,不知道的还以为中秀才是啥坏事呢。

  顾策原本因为苏染染的话是又感动又有压力,被陈大勇这样一打岔,就只剩下哭笑不得了,他想了想,又耐心的给家人讲了讲,如果他能考中秀才的话,会有什么变化,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大安的科举制度大多沿袭了前朝,秀才也是分等的,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官府每月发粮食,还有可能被府学录取,去府城读书。次一等的就没有粮食了,也只能留在县学。还有就是,不管是在县学还是在府学读书,都不用自己置办文房四宝了,光这一项,就能省不少银子呢。

  陈大勇:“那要这么说,阿策以后还可能去府城读书了?那不是更远了?在府城租铺子得多少银子呀?”

  他这话一说出口,其他三口人齐齐看了过来,苏娘子一副“你咋这么贪心呢”的表情,顾策一脸无奈,苏染染却是面带疑惑。

  上辈子顾策考的就是一等,直接去了县学读书,每月都会送米粮回来,。

  后来思齐太子力主兴学,为学子们争取了不少福利,除了笔墨纸砚和指定的教材都免费之外,每月成绩考得好的学员,还能领银子,顾策就是那批每月都能领到银子中的一员。

  那时候两个人新婚燕尔,每次顾策回家,苏染染都要缠着他问这问那,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