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 “陛下,这个决定万万不可啊,多子多福才是正理啊。”满朝文武劝赵燕歌道。

  “多子多福,一个教育不好,就成祸端了。”

  “诸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家中的那些孩子们,一碗水端平的能有多少,心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偏吧。”

  “更别说帝王家和一般人家不同,以后等我老了,皇位怎么分?”

  “都是嫡子,因为继承权一事在之前闹出的祸端还不足够么。”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群臣们不由讶然。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只有一个继承人,并确保继承人的存活就行了,诸卿放心,我既然这么说了,自然就会保护好唯一骨肉,让他平平安安长大的。”赵燕歌道。

  文武百官们最关心的不就是怕赵墨白能不能长成的问题,这点赵燕歌完全可以保证,他的血脉中绝对出现不了短命的存在。

  最关键的是,文武百官们都拿赵燕歌没办法,毕竟他们是臣子,总不能去强迫帝王生孩子吧。

  公子墨白的出现已经让他们的心安稳下来。

  现在好了,一个竞争对手都没有,这就是未来的秦五世了。

  文武百官于朝堂之上让赵燕歌封公子墨白为太子墨白,虽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有个名分还是更能安稳他们的心。

  虽然赵燕歌觉得这道程序有些多余,还是册封了下去。

  整个大秦也通过民报得知了这件喜事,高兴的在民间大肆敲锣打鼓,“我们大秦有继承人了,我们大秦有继承人了。”

  赵燕歌是他们主心骨,他的血脉就是他们未来的主心骨。

  帝王有继承人的消息安定的何止文武百官的心,还有天下百姓们的那颗心。

  后来听说帝王只要一个子嗣,更是让百姓们唏嘘不已。

  “看到没,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没看到我们陛下都在操心自己以后财产分配的问题么。”百姓们纷纷说道。

  大秦的礼法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分配财产时,嫡长子拿的是大头,剩下的才是嫡子们,最后才是庶子们平分。

  这样一来,一大家子的财产就会不可抑制的分散。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生一个就行了,没有兄弟争夺财产,父母也不会太过偏心。

  “孩子少了发愁,孩子多了也发愁啊。”

  “可不是,不过还好咱们没有皇位要分配,没有陛下那么难。”

  帝王子嗣,除了继承帝位的那个孩子,其余的孩子都是要分封出去的。

  而赵燕歌中央集权,可不是想着未来让他们再次分裂的。

  听到赵燕歌废除了宗室子孙封地的权利,文武百官们的嘴角抑制不住的一直抽搐着。

  毕竟,现在大秦能享受封地特权的也就是皇室子孙,未来也就是陛下的子孙后代。

  只是没想到他们陛下会这么狠,连子孙后代应有的福利都不给了。

  “陛下还真是一视同仁啊……”那些交出自己名下良田的官员们道。

  大秦皇室的后世子孙们都不能享受到一块自己的封地,他们这些官员们就别在心里期期艾艾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