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br />   “虫卵!”聂粮心里不由一惊,听到这个,他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的就是百姓们害怕的另一天灾——蝗灾。

  ——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这是蝗灾的真实写照。

  此时,朝堂之上也提出了蝗灾这个问题。

  毕竟蝗灾往往都伴随着干旱出现,一旦地里面的水含量变少,那些蝗灾就会大量并且快速的繁殖。

  别看地里面现在苗子还没成熟,一旦蝗虫出现,照样给你嚯嚯的一干二净。

  “陛下,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不少大旱过的区域往往都会发生蝗灾,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准备赈灾粮?”文武百官们皆忧心忡忡的说道。

  对于他们来说,蝗灾可比旱灾可怕多了,起码旱灾的区域是固定的,可蝗灾不是,历史上的蝗灾哪一场不是越境的存在,可以说,蝗灾一出,全国都得遭殃。

  这不,尽管赵燕歌安排聂粮打井、挖水渠、造蓄水池,可是不代表蝗灾的源头就被消灭了。

  对于那些蝗虫们来说,干旱就是它们生长发育的温床。

  可是对于那些天下百姓们,尤其是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干旱只是他们灾难的开始。

  朝廷上上下下已经开始积极的备粮,准备迎接着下一场灾难的来临。

  赵燕歌看了一下下面的人报上来的赈灾银数量。

  呦呵,还真敢写。

  蝗不蝗灾的赵燕歌不知道,他只看到现在国家有难,有人却瞅准时机往自己兜里搂钱了。

  第57章

  如果说每次的赈灾银都能花费到百姓们的身上,那以前民间也不会有那么多饿死的流民了。

  而赵燕歌手中这份赈灾银的数量对比以前一下子多出了两倍。

  要知道,蝗灾现在可没个影呢,开了这个口子,后面出问题了是不是还要继续填钱进去。

  是看国库现在有钱了,准备把他当成冤大头宰么?

  右相几人看到这个数量同样眉头紧皱,“不对,这次赈灾银的数量太过了。”

  赈灾银比以前多出两倍,可是流民却还没影呢。

  “也许是朕大手大脚的支出让他们以为支取国库的钱财很容易吧。”赵燕歌冷笑道,眸中寒光熠熠。

  “陛下,那群蛀虫该如何处置?”右相率先问道,秦朝有贪污的相关律法,贪污数额巨大者,会处以极刑。

  “先把证据找出来,然后把他们通通一网打尽。”赵燕歌道。

  代左相当场就被吓的不轻,连忙道,“陛下,那些人的数量肯定不会少,一下子全杀了朝廷该如何运转?不如我们慢慢杀吧。”他生怕帝王只是一时之气,那些人是该死不错,可是不能一下子全都死了,这样于朝堂有害无利。

  右相和公孙太尉也劝,虽然他们也恨不得诛尽那些蛀虫,可是不能为了那些人而动摇了国之根本。

  就像代左相提议的那样,他们慢慢杀。

  “既然这样,就烦请三公们先悄悄的收集证据,此事等秋试过后我们再清算,这样行么?”赵燕歌道。

  “可是科举上来的那些孩子们肯定一时半会无法上手。”右相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