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r />
  同理,建设科举棚赵燕歌动用了工匠八千人,这样一来不管是质量还是速度都是没话说的。

  “刚好,等他们忙完了科举棚,就让他们去村庄那里建设一个大型工厂,流水线的话通知墨家的人做出来。”赵燕歌把画好的工厂和流水线的图纸交给龙卫的人,让龙卫去办。

  一旦工厂盖起来,村子里面的那些人哪怕没有力气种地,也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足够过活的口粮。

  当然,赵燕歌动用一个接近万人的施工队,所建设的工厂面积自然不会小到哪去,起码一个村庄里面的人是填不满一个工厂的,更别说那个村长大部分都还是孩子们,真正能进工厂的也就是那些留守老人和妇人们。

  一天后,可容纳两万多人的科举棚竣工,朝廷官员们负责去查收。

  看到每间房内都铺设着瓷砖,众官直呼太浪费,毕竟就科举棚一年才用两次,其余时间就在那摆着,造那么好干嘛。

  就连当初提出这个建议的官员都叹息不已。

  他是朝堂之上少有的寒门出身,当初差点就因为科举天气的原因而落榜,为此他一直把这件事情给记在心里,想着能为后来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做点什么。

  可是现在,看到后辈们居然能用到这么好的考棚,他心里面不经意间变得酸溜溜的。

  他怎么就没赶上四世陛下的好时候呢。

  有人敲击了一下墙面,发现墙面厚实没有回音,可以有效的隔绝来自隔壁房间的杂音,厨房和卫生间也做了分离,尽管房间不大,东西却一应俱全。

  “听说把考棚建好之后,那些工人又有新工程了?”官员们好奇着那些工人的新去向,毕竟他们以前的工程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五天之内就建好一个大考考棚,还是挺让他们感到震撼的。

  “难道是去稷下学宫那边了?”

  “应该不是,稷下学宫的建设也临近尾声,那么多人就算去了也没多大的帮助。”

  而他们陛下,尽管工钱开的高,待遇优渥,可是不代表陛下会白养那些吃白饭不出力的人。

  在一个项目已经快要竣工的前提下,那再去人手就是浪费了。

  就在下面的官员们还在猜测那些工人的新去向,一处距离咸阳城附近的小村庄则迎来了这批工人。

  乖乖,八千工人,都快赶上一个小县城的常驻人口了。

  各种施工材料已经备齐,在搭建好简陋的临时宿舍后,施工队的人就按照工厂的图纸施工。

  “工厂建造起来比科举棚容易多了。”施工队的人道。

  工厂别的要求没有,就要大气宽敞广阔明亮,只需要少许隔断,这样一来工程难度可就降低了不少。

  就在工厂开始施工之际,左相进宫汇报,说是稷下学宫就要竣工了。

  稷下学宫占地面积宽广,内部景台楼阁,各种用途的设施建设起来比单纯模板一居室来的复杂,哪怕人手众多也无法几天就弄完。

  可是比起以前的工程来,稷下学宫的建设速度绝对算很快了。

  从左相面带柔和暖色的表情来看,他老人家对稷下学宫的建设非常满意。

  “陛下,三天后就是稷下学宫对外开放的日子,臣希望陛下也能过去看看,那一天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