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皇后4
br />
这两人成亲还没两个月呢,这就给塞了两个妾室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有多么的急色。
儿子还没来得及跟张氏说什么,张氏就直接说了,希望能够早点儿为老爷诞下孩子,如果她没有的话,让两个妾室生了,她抱过去养,也是一样的。
话里还隐隐有就要留小去大的意思。
这下子,不管是儿子也好,刘氏自己也罢,都明白,这个儿媳妇娶错了。
她要的,不是和儿子一条心,和儿子好好的过日子,而是在宁家一直坐稳宁夫人的位置,掌握住她正室夫人应该要有的权力。
将来,她要依靠的也是儿子,不是宁国臣这个相公。
要说女人么,依靠儿子也没什么错儿。
可是你这才刚刚成亲,你男人也还正年轻呢,你就做这种打算,是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男人没有心吧……
即使是其他的女人要过来分你的男人,你也毫不在意,只需要给你一个儿子,抱住你的位置即可。
这种做派,让宁家的人寒心,也觉得,张氏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原本抱着一腔热情,想着要跟自己的夫人琴瑟和鸣,一辈子就只做一对儿快活夫妻的宁国臣死了心。
由着张氏一个接一个的给他纳妾,他照单全收,反正张氏喜欢,就随她去吧。
可是每次她给纳妾了,都会躲在房里哭一场,哭什么?哭他没有去妾室的房里,没让妾室生孩子。
哭她不贤惠,没让夫君开心。
好么,儿子怒了,跟她发了好一通的脾气,那之后,张氏老实了一阵,还跟宁国臣认了错儿,也消停了,没再提纳妾的事情。
宁染就是那个时候有的。
结果孩子一怀上,张氏便又开始了。
气的宁国臣从此以后再也不去她房中,倒是妾室们开始蠢蠢欲动,宁国臣也没有再坚持什么。
宁家总归还是需要有后的。
张氏在生下了宁染之后,才终于发现了不对劲,那些被她塞给宁国臣的女人,没有一个是愿意把自己孩子给她养的。
她想着要把大的去了,把孩子抱走,却也没成功,有宁国臣和刘氏在呢,能让她如意?
于是,张氏就怨上了。
刘氏也不是没劝过,可是张氏根本不听,还觉得她在害自己。
最后,所有人也没什么话可跟她说的,随着她去吧。
总归正室夫人的位置还是她的,他们宁家还做不出宠妾灭妻的事情来。
只是可怜了孙女儿宁染,明明是嫡女,却因为没个兄弟姐妹,又有那么一个糊涂的娘,在府中的地位很是尴尬。
特别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好,就算是宁国臣每次想要去看女儿,都会被张氏那一副幽怨的模样给劝退。
久而久之,她便也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呆着。
娘糊涂,爹又不怎么去看她,她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
张氏不觉得有什么,只一心觉得,婆母偏心,对她女儿和外孙女太好,要不是她闺女聪明,还懂得讨好人,她们母女两个恐怕是没法儿在这府里过活了。
这两人成亲还没两个月呢,这就给塞了两个妾室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有多么的急色。
儿子还没来得及跟张氏说什么,张氏就直接说了,希望能够早点儿为老爷诞下孩子,如果她没有的话,让两个妾室生了,她抱过去养,也是一样的。
话里还隐隐有就要留小去大的意思。
这下子,不管是儿子也好,刘氏自己也罢,都明白,这个儿媳妇娶错了。
她要的,不是和儿子一条心,和儿子好好的过日子,而是在宁家一直坐稳宁夫人的位置,掌握住她正室夫人应该要有的权力。
将来,她要依靠的也是儿子,不是宁国臣这个相公。
要说女人么,依靠儿子也没什么错儿。
可是你这才刚刚成亲,你男人也还正年轻呢,你就做这种打算,是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男人没有心吧……
即使是其他的女人要过来分你的男人,你也毫不在意,只需要给你一个儿子,抱住你的位置即可。
这种做派,让宁家的人寒心,也觉得,张氏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原本抱着一腔热情,想着要跟自己的夫人琴瑟和鸣,一辈子就只做一对儿快活夫妻的宁国臣死了心。
由着张氏一个接一个的给他纳妾,他照单全收,反正张氏喜欢,就随她去吧。
可是每次她给纳妾了,都会躲在房里哭一场,哭什么?哭他没有去妾室的房里,没让妾室生孩子。
哭她不贤惠,没让夫君开心。
好么,儿子怒了,跟她发了好一通的脾气,那之后,张氏老实了一阵,还跟宁国臣认了错儿,也消停了,没再提纳妾的事情。
宁染就是那个时候有的。
结果孩子一怀上,张氏便又开始了。
气的宁国臣从此以后再也不去她房中,倒是妾室们开始蠢蠢欲动,宁国臣也没有再坚持什么。
宁家总归还是需要有后的。
张氏在生下了宁染之后,才终于发现了不对劲,那些被她塞给宁国臣的女人,没有一个是愿意把自己孩子给她养的。
她想着要把大的去了,把孩子抱走,却也没成功,有宁国臣和刘氏在呢,能让她如意?
于是,张氏就怨上了。
刘氏也不是没劝过,可是张氏根本不听,还觉得她在害自己。
最后,所有人也没什么话可跟她说的,随着她去吧。
总归正室夫人的位置还是她的,他们宁家还做不出宠妾灭妻的事情来。
只是可怜了孙女儿宁染,明明是嫡女,却因为没个兄弟姐妹,又有那么一个糊涂的娘,在府中的地位很是尴尬。
特别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好,就算是宁国臣每次想要去看女儿,都会被张氏那一副幽怨的模样给劝退。
久而久之,她便也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呆着。
娘糊涂,爹又不怎么去看她,她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
张氏不觉得有什么,只一心觉得,婆母偏心,对她女儿和外孙女太好,要不是她闺女聪明,还懂得讨好人,她们母女两个恐怕是没法儿在这府里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