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开始行动!
msp;于是接下来就不用说了,崇祯当场御笔批示之后,正式由朝廷带头,来组织运送饥民了,这下观望的人也打消了顾虑……一条前往琼州岛运送饥民的路线,也就彻底形成了。
******
3天后,看见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杨山芦就返回了镇虏卫。
包括他的母亲孙氏,也没有住在杨府,而是一同返回的。
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杨嗣昌愿意承认她的身份,孙氏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平常的住所,肯定还是在镇虏卫舒服的,这样也省的呆在杨府,整天和那个毒妇勾心斗角的。
而等到返回镇虏卫之后,杨山芦就发现在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整个卫所依然运转得井井有条的。
这就让他很是欣慰,看来自己前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整个镇虏卫的班子已经搭起来了,而且运转的非常健康哦。
既然这样的话,杨山芦又开始为运送灾民工作补上最后一块短板……他当即就给琼州知府李精白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详细地说了这件事情,也就是即将运送最少10万名难民到达琼州岛,让他做好安置工作。
因为现在的李精白,等于已经是彻底投靠他们杨家了,所以杨山芦在信中也是写的非常赤/裸裸的,他就是明确的告诉他,这件事情已经上达天听,连皇上都非常关注的,所以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并且杨山芦还给了他一个承诺,只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了,3年之后就会把他调回中原,地方随便挑,所以就好好干吧!
而等到把这封信寄出去之后,杨山芦还是非常欢喜的,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现在镇虏卫每天都能吸纳近百个难民,同样在分流当地的压力……
而琼州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小,一个地方要大上数百倍罢了……
不过最终,要通过这样的举措,来改变整个中原局势,进而影响到整个大明的!
******
河南归德府(商丘),这里可以说是整个中原大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举目四望,大地几乎见不到一点青色,因为接连几个月都是不下雨的,所以不要说田里长不出庄稼,就是连那些大树都没剩下多少绿色了……因为树叶子都被人吃光了!
至于地面稀稀拉拉的几个村庄,也都是死气沉沉的。
里面仅剩的一些人口,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因为有力气的青壮都或者逃难,或者当流寇去了,而剩下的这些老弱,就只能等死了。
而这个时候,却听见村口咚咚咚的有人敲起了铜锣……一般来说,这就是官府有事情下来通知了,接着就有县里的两个衙役,推开了其中一户民居的房子。
这间房子里,只剩下了一个50多岁的老翁,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只是两人虽然还都带着出气的,却都静静地躺在地上,以减少体能消耗。
不过就算是这样,秋风萧瑟,寒意刺骨,看两人的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
然后这个老翁看见两个衙役进来了,就是睁开无神的眼睛道:“官差老爷,你们是下来收粮税的吗?”
毕竟每次收粮饷都是这些衙役一起下来,收不上就拷打,所以都已经认识了。
只是现在呢,这个老翁也无所谓了,反正现在连年灾年,都已经欠了官府二年的粮饷了,而且以他现在的光景,就�
******
3天后,看见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杨山芦就返回了镇虏卫。
包括他的母亲孙氏,也没有住在杨府,而是一同返回的。
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杨嗣昌愿意承认她的身份,孙氏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平常的住所,肯定还是在镇虏卫舒服的,这样也省的呆在杨府,整天和那个毒妇勾心斗角的。
而等到返回镇虏卫之后,杨山芦就发现在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整个卫所依然运转得井井有条的。
这就让他很是欣慰,看来自己前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整个镇虏卫的班子已经搭起来了,而且运转的非常健康哦。
既然这样的话,杨山芦又开始为运送灾民工作补上最后一块短板……他当即就给琼州知府李精白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详细地说了这件事情,也就是即将运送最少10万名难民到达琼州岛,让他做好安置工作。
因为现在的李精白,等于已经是彻底投靠他们杨家了,所以杨山芦在信中也是写的非常赤/裸裸的,他就是明确的告诉他,这件事情已经上达天听,连皇上都非常关注的,所以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并且杨山芦还给了他一个承诺,只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了,3年之后就会把他调回中原,地方随便挑,所以就好好干吧!
而等到把这封信寄出去之后,杨山芦还是非常欢喜的,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现在镇虏卫每天都能吸纳近百个难民,同样在分流当地的压力……
而琼州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小,一个地方要大上数百倍罢了……
不过最终,要通过这样的举措,来改变整个中原局势,进而影响到整个大明的!
******
河南归德府(商丘),这里可以说是整个中原大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举目四望,大地几乎见不到一点青色,因为接连几个月都是不下雨的,所以不要说田里长不出庄稼,就是连那些大树都没剩下多少绿色了……因为树叶子都被人吃光了!
至于地面稀稀拉拉的几个村庄,也都是死气沉沉的。
里面仅剩的一些人口,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因为有力气的青壮都或者逃难,或者当流寇去了,而剩下的这些老弱,就只能等死了。
而这个时候,却听见村口咚咚咚的有人敲起了铜锣……一般来说,这就是官府有事情下来通知了,接着就有县里的两个衙役,推开了其中一户民居的房子。
这间房子里,只剩下了一个50多岁的老翁,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只是两人虽然还都带着出气的,却都静静地躺在地上,以减少体能消耗。
不过就算是这样,秋风萧瑟,寒意刺骨,看两人的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
然后这个老翁看见两个衙役进来了,就是睁开无神的眼睛道:“官差老爷,你们是下来收粮税的吗?”
毕竟每次收粮饷都是这些衙役一起下来,收不上就拷打,所以都已经认识了。
只是现在呢,这个老翁也无所谓了,反正现在连年灾年,都已经欠了官府二年的粮饷了,而且以他现在的光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