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大明通报和秋收!
��了袖子,亲自下田收割。
而见到这一幕,同样二话不说,已经下田收割稻子的左懋第,心里还是暗暗佩服的,看不出这个奸臣之子,还能够如此体恤百姓,深入基层呢。
其实认真来说,绝大多数东林党人还是怀有忠义之心,希望国家富强的,只是碍于他们的见识眼光,往往把经念歪了而已,像左懋第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过现在嘛……在这种简单的事情上,几乎没做过农活的左懋第,选择还是很清楚的。
哪怕干了一天之后,到了晚上膀子酸的都根本抬不起来了,他也是无怨无悔。
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左懋第却是被刷新了人生观……因为初步的亩产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大人,大喜啊!初步统计下来,亩产量达到了一石三斗啊!(约230斤)”
随着主持镇虏卫农事的韩霖,兴冲冲的赶来报喜后,杨山芦还没什么,在他附近的左懋第都听傻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他虽然基本属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一类人,但是也大致知道一些农事的,一般来说,大明北方一季的亩产能够达到半石,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例如阳和道其他地方,最多只有半石的产量(94斤),就算是湖广这种鱼米之乡,也只有大半石的产量而已,可是现在呢?居然翻了一个倍还不止?
倒是杨山芦,并没有觉得有多少意外,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掌控整个镇虏卫,大规模推广肥田粉,然后又是舍得投入,田里都打了深水井,有这个产量很正常的吧……
而且就后世来说,亩产六七百斤什么的,非常正常,所以二百多斤的产量并不算多,当然,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奇迹了。
毕竟这里的屯田多啊……这可不是几百亩,乃至是成千上万亩,而是有着整整80万亩!
产量提升如此之多,又能多收获多少粮食呢?这对于确保明年的军粮,确保中原大战的顺利进行,又将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而干到了中午时分,众人就开始就餐了,不过有了杨山芦吩咐,都是休息不下火线的,直接在田埂上就餐。
只是这就餐的佐料,出了标准的白面馒头,还有香喷喷的肉汤之外,另外还有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秧歌队已经第一时间得到了通报,并且编成歌谣传唱起来……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 ,好看的秧歌扭起来!
今年又是个大丰收,管教个个喜开颜!
亩产二百三十斤,家家粮谷堆满仓……
而听见了这样的消息之后,民众们都是欢欣鼓舞,干劲十足……
要知道在镇虏卫境外,今年又是灾年,就例如今年山西境内,遭到了一场特大旱灾!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很多田亩绝产,百姓无粮,只能食树皮、食草叶!最后乃至人相食!
甚至饥荒之严重,连崇祯皇帝听闻后,都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并免山西受灾州县新旧二饷,可见灾情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可是现在呢……
甚至这个其中,不说左懋第很是佩服,就连同样来到收割现场的国学大师刘宗周,见了也是非常佩服。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开始杨山芦要在书院开办农学等杂学,刘宗周很不情愿。
可是现在呢,这样的大丰收,这样难以想象的高产,这么多的活命粮�
而见到这一幕,同样二话不说,已经下田收割稻子的左懋第,心里还是暗暗佩服的,看不出这个奸臣之子,还能够如此体恤百姓,深入基层呢。
其实认真来说,绝大多数东林党人还是怀有忠义之心,希望国家富强的,只是碍于他们的见识眼光,往往把经念歪了而已,像左懋第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过现在嘛……在这种简单的事情上,几乎没做过农活的左懋第,选择还是很清楚的。
哪怕干了一天之后,到了晚上膀子酸的都根本抬不起来了,他也是无怨无悔。
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左懋第却是被刷新了人生观……因为初步的亩产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大人,大喜啊!初步统计下来,亩产量达到了一石三斗啊!(约230斤)”
随着主持镇虏卫农事的韩霖,兴冲冲的赶来报喜后,杨山芦还没什么,在他附近的左懋第都听傻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他虽然基本属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一类人,但是也大致知道一些农事的,一般来说,大明北方一季的亩产能够达到半石,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例如阳和道其他地方,最多只有半石的产量(94斤),就算是湖广这种鱼米之乡,也只有大半石的产量而已,可是现在呢?居然翻了一个倍还不止?
倒是杨山芦,并没有觉得有多少意外,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掌控整个镇虏卫,大规模推广肥田粉,然后又是舍得投入,田里都打了深水井,有这个产量很正常的吧……
而且就后世来说,亩产六七百斤什么的,非常正常,所以二百多斤的产量并不算多,当然,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奇迹了。
毕竟这里的屯田多啊……这可不是几百亩,乃至是成千上万亩,而是有着整整80万亩!
产量提升如此之多,又能多收获多少粮食呢?这对于确保明年的军粮,确保中原大战的顺利进行,又将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而干到了中午时分,众人就开始就餐了,不过有了杨山芦吩咐,都是休息不下火线的,直接在田埂上就餐。
只是这就餐的佐料,出了标准的白面馒头,还有香喷喷的肉汤之外,另外还有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秧歌队已经第一时间得到了通报,并且编成歌谣传唱起来……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 ,好看的秧歌扭起来!
今年又是个大丰收,管教个个喜开颜!
亩产二百三十斤,家家粮谷堆满仓……
而听见了这样的消息之后,民众们都是欢欣鼓舞,干劲十足……
要知道在镇虏卫境外,今年又是灾年,就例如今年山西境内,遭到了一场特大旱灾!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很多田亩绝产,百姓无粮,只能食树皮、食草叶!最后乃至人相食!
甚至饥荒之严重,连崇祯皇帝听闻后,都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并免山西受灾州县新旧二饷,可见灾情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可是现在呢……
甚至这个其中,不说左懋第很是佩服,就连同样来到收割现场的国学大师刘宗周,见了也是非常佩服。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开始杨山芦要在书院开办农学等杂学,刘宗周很不情愿。
可是现在呢,这样的大丰收,这样难以想象的高产,这么多的活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