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元宝订婚也只是通知了她爹娘一声,她爹娘先开始还有微有抱怨,后来见女婿在锦衣卫当差,是个官身,就不再说什么了。

  ……

  几场秋雨后,一日比一日冷,宫里了老皇帝生了风寒,风寒好了后,精力越发不如往日,连仙师的神丹药效也不大。

  丹药是越吃越多,效果却是一日比一日差,裴琰几乎天天都去宫里值守,早出晚归,两人也就早上才能见一面,晚上卢青桑都睡下来,他才回来。

  京中比较重要的消息就是原礼部尚书杨建起复,被皇帝重新任命为礼部尚书,且皇帝日益信任他,甚至为了杨建大人驳回了严太师的折子。

  京城的老百姓茶余饭后总会八卦一些达官贵人的事,比如某某大人家有悍妻,趁着某大人外出,带着一伙家丁抄了外室的宅子;比如某人擅写青词,被严太师看重,破格提拔进了六部,青云而上,比那寒窗苦读几十载的学子不知幸运多少;再比如杨建大人转了性子,从民间找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进献给皇帝,得了皇帝的褒奖,现在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这位杨建大人乃是前朝老臣,最最方正的一个人,生平最讨厌佛道之术,如何给老皇帝引荐仙师,卢青桑认为这一定是个讹传。

  哪知,裴琰告诉她,杨建确实给老皇帝引荐了一个仙师。

  卢青桑诧异:“杨大人贵庚有六十了吧,这转变也太快了!”

  裴琰今日从宫里回来得早些,这段日子都没有休息好,眼下有淡淡的淤青,他揉揉眉心,“杨大人并没有转变,这里面涉及到了另一个人。”

  “谁?”

  “兵部尚书许攸。”

  许攸,同时还是东阁大学士,正正经经的阁老。

  这位的名声可不太好,但是也不能说太差,只能说他会做官,滑不留手,因此,人送绰号“泥鳅尚书”。

  朝中多少文臣被严太师收拾过,这位倒好,与严太师同朝十多年,硬是安安稳稳的。在皇帝、严太师,以及烦严的正直文臣中周旋,谁都不得罪,而且随着资历的加深,官也升的顺畅,顺顺利利入了内阁。

  对比着杨建十来年的起起落落,这位许大人官运亨通,日子过得极为舒服。

  “给皇上引荐道士是许大人的主意,但是这事却不能由许大人来做。”裴琰含蓄地点了一句。

  卢青桑顿时恍然大悟。

  说来说去就是老皇帝多疑,未必不厌恶严太师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但是真要灭了严太师又舍不得,杨建就是与严太师抗衡的棋子。许攸左右逢源惯了,老皇帝对他并不信重,因此这引荐仙师的活儿还真得杨建来做。

  “就这么简单?”卢青桑狐疑道。

  杨建凭什么要与许攸合谋?

  “你,在其中做了什么?”

  裴琰按按太阳穴,顾左右而言它,“我这几天都没睡一个好觉,累了,先去睡了。”

  “哎,你还没吃晚饭哪!”

  “烦劳夫人替我煮一碗黄鱼焖面吧。”

  第74章

  裴大人劳苦功高, 吃一碗黄鱼焖面不算什么,可问题是家里没有现成的黄鱼,现在大晚上鱼市都已经打烊, 去哪能弄到新鲜的黄鱼。

  卢青桑道:“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