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案——这怕是送孩子去上学的。

  其中有几个好奇心很重的,还会凑过来追问下宁初夏的名字,要去就读的大学,然后在沉吟中灵光一闪,和之前很出名的那位高考状元对上号,立刻投以赞赏和羡慕的眼神。

  总算到了火车站,一行人中,已经有不少都面露疲惫。

  毕竟他们这是卡着时间的行程,一路连个休息的点都没,一直在往目的地奔赴。

  想要进站台送人,是得要交送台费的,当然,其中总是有不少人会选择逃票,宁家人不懂这种弯弯绕绕,再说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想着省钱做这种事,他们乖乖地按人头交钱,在小贩狐疑的目光中,领了一小叠的站台票。

  也难怪别人觉得奇怪,也就何老师家打扮要好上一些,宁家人穿衣打扮,一看就挺朴实,不像是什么富贵人家。

  可和他们打扮截然不同的,是他们大方得过头的举措,这么多人,也不带讲价的,一角钱一张的站台票,说买就买,还老老实实地报人头,简直是冤大头本大头。

  甭管小贩怎么想的,也对宁家人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进了站台,火车还没到,站台上已经全都是人。

  宁初夏看着行李,她自然是看得出,宁家人有很多的话想说,只是他们都说不出口罢了。

  倒是宁初春和宁初秋去念了一趟书,看上去得了锻炼,要果敢一些。

  他们先后地抱了抱宁初夏,在宁初夏的耳边,说了些话。

  人在不同的境遇,遇到的情况也很不同。

  宁初春和宁初秋所念的学校都不在本市,一个在隔壁省,一个在本省省会。

  而这两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和以前的初中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两人在进入学校后,原有的观念和想法都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见到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之后,才发现以前自己总觉得习以为常,人人如此的事情,其实并不那么“正常”。

  原来有那么多地方,让孩子念书其实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除非家里条件不好,否则不会让孩子不念书。

  原来也不是每个家庭,都非得要有一个男丁,就算有了,也未必要把儿子放在第一位考虑。

  原来多子女的家庭,也有尽可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宁可每个人得到的差一点,也不让它不平衡。

  ……

  太多的原来,堆积在他们面前,让两人再一次地从根源上地认知到,他们的理所当然,其实并不正确。

  而在看到外面的世界后,他们也更能清楚地明白,如果当初宁初夏没有为自己争取,对她来说,失去的东西,不是只有念几年书,或者是以后的工作那么简单。

  以前的愧疚,更多的是看到宁初夏委屈,意识到她吃了亏,心里过意不去。

  现在则是,清楚地明白,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宁初春和宁初秋都趁着拥抱的时候对着宁初夏说了句对不起。

  他们的对不起,宁初夏没有回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这样的反应,和两人预料的不太一样。

  这些年来,宁初夏在学习之余,对于自己的兄妹都很关照,平日里虽然看上去稍有疏远,可他们认真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