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秦萧接送的日子。

  时间匆匆流逝,一转眼,一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

  在这一月的时间里,徐雅一共三次来到秦家的四合院做客,宁宁也结识了几个新的小伙伴儿,分别是徐雅的大儿子杨文栋、大女儿杨梓婷、小女儿杨亦珊。

  杨文栋已经是个12岁的翩翩少年了,他生得斯文安静,又已经上了初中,同叽叽喳喳的小女孩儿根本玩不到一起去,所以他只是看着几个小妹妹在院子疯跑,做游戏,脸上挂着温和干净的笑容。

  倒是杨梓婷和杨亦珊,每次来都跟宁宁玩得热火朝天。

  孩子们的快乐总是成年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宁宁跟两个小姐姐玩得多了,玩得好了,就开始每周盼望着周末的到来,这样她就又能够见到徐雅阿姨,以及徐雅阿姨带来小哥哥和小姐姐们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宁宁不但学会了很多京城小孩子们的游戏,就连说话都带上了些许京片子的味道,不禁让陈曦啧啧称奇。

  陈曦跟徐雅说,她打算让宁宁今年九月份就上小学,就上婷婷目前所在的小学,她想托徐雅帮忙问问,如果孩子的户口还在农村,上学需要什么条件。

  其实早在陈曦在京城买房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她们一家人的户口都落到京城来。

  但她知道,就在今年年底,农村就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了,分到的土地面积是按各家各户的人头以及土地的等级综合核算的。

  早在去年冬天,她就已经暗搓搓地相中了西塘村的几块地,大体应该是没有人愿意要的那种地,一处是属于山地或林地,另一处则是村北头靠近大路的四级土地。

  因此,陈曦才没有把她们一家三口的户口迁到京城来。

  徐雅倒是觉得户口在不在京城,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陈曦夫妻二人能提供她们在京上学的证明,还有她们一家在京居住的证明,就可以去街道办理一张孩子上学的介绍信,这样就应该可以顺利的办理入学手续了。

  但为求稳妥,徐雅还是决定帮陈曦具体问一问。

  刚说完户口的事儿,徐雅又转念想到,宁宁现在还不到六周岁,要等到今年夏天过完生日才刚满六周岁,上学难道不早吗?

  陈曦的考虑却是,宁宁虽然还不到六岁,但她从四五开始便跟着陈曦启蒙了,还时不时的跟着陈曦去村小学旁听。

  按宁宁的基础来看,她早就可以上小学了,甚至是跳级。但陈曦一直觉得宁宁年纪太小,她也不放心,才一直都是自己来教。

  现如今她自己上了学,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放在自己的学业上,甚至不久的将来,她还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事业上,所以才想要把女儿送上学。

  徐雅听罢,倒是想把自己的小女儿珊珊也送上学了。

  她小女儿刚刚过完六周岁的生日,比宁宁大了几个月,她们家的孩子都是7岁上学,这样看来,就算珊珊也在今年九月份入学,其实也就早上了一年学而已。

  而且珊珊早一年上学,不但能够跟宁宁有个伴儿,家里面公公婆婆也能轻松点儿,不用白天守在家里帮她带孩子了。

  再说了,婷婷7岁上学,今年是二年级,9月份再开学就是个三年级的大孩子了,也能帮忙照应一下两个小的。

  徐雅一番思量之后,便决定让珊珊跟宁宁一起上学,对此陈曦当然万分高兴,于是两人就这样说定了,等秋天送两个孩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