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他坐得笔直,“先生,文礼的长辈曾言,读书将有大用。”

  “先生,我要读书科举,是为了改门换庭。”他家是商户。

  “先生,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亦要求我读书振兴家族。”

  你一句我一句,陈秀才将其纳入耳中,却点点头并未表达意见。

  赵言倒是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一丝规律,他们的所言,皆是围绕“为什么会来私塾读书?”而言,这都是长辈施于他们的。

  但稚言稚语显得尤其可爱。

  陈秀才提出的简单问题,其实最终只简化为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走上读书大道的?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挑起,他们七嘴八舌的,只能表达出最简单的想法,而最简单的话,却是你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

  陈秀才点点头,“还有人有其它想法吗?”

  一群小萝卜头脑子里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

  赵言不经意间抬头,一向板正的陈秀才观察他们的眼神一点也不掩饰。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个考核??还是他想多了?

  赵言心绪转了一圈,举手表示想说话。

  陈秀才落在赵言身上的目光多了些息,他好像记得方才一群人讨论时,就他还坐得端正不发表意见的。

  “你说,”陈秀才示意。

  他端正身子,板着小脸,气势有了,“先生,学生曾在村中嬉闹时被一老者问过此问,他亦简单同我说了两句。”

  他状似努力回忆,“受他影响,石头偶尔也会思考,想一想先生所问的话,我只得出二个结论,一是外在要求,即长辈和家族要求,更甚者,读书带来的成果是吸引人的,学生是为了阿姐和姐夫好好读书,想出人头地……;二是内在需求,即读书使人精神满足,修身知理,得体知世故,大体意义的石头还不懂,但石头想要成为其中所说的一个明理的人,能被人尊重,那个老者因为学过知识,很是得人尊重……”

  说了个小谎,他又尽量将回答表达出符合他这个年纪的简单,虽说依旧文绉绉,但他已经真的很尽力了。至于说走上官途为官为民,那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提的。

  陈秀才示意他坐下,边点头边摸着胡子。虽引用了别人的意见,但他是所有孩子里面理由说得最齐全的一个。

  目前他得出两个关于赵言的结论:辩述能力强,聪明。

  “好了,还有谁想说的?”陈秀才继续问。

  赵言埋着头微囧,继续装他的小孩。

  接着另外有小孩重新举手,再次揪出其中细节表达看法。

  赵言情绪缓和下来,坐得板正听他们讲述,耳边是稚言稚语,却也有一些道理,他心想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陈秀才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他提出问题的举动,既活跃了气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又间接了解了孩童的思维方式、个性,一举两得。

  赵言听完最后的分析后心想:陈秀才也不是个死板的。

  之后时间,陈秀才又诱导出两个问题由他们解答,针对性隐约愈强。赵言都有参与。他发现其中有几次,陈秀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一上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