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着纸进来的时候,被李小红看见,给她叫过来,“笑笑,来,吃花生。”

  “大伯娘,好吃!”阮笑笑接过花生放在嘴里,慢慢吃。

  李小红笑着摸摸她脸上的肉,“爱吃就吃一点。你拿着纸,是要去哪啊?”

  “找爷爷!”阮笑笑吃了一粒李小红炒的椒盐花生,眯着眼睛说。

  “那你帮大伯娘给爷爷奶奶拿去些花生吧,来。”

  阮笑笑捧着李小红给拿的一碗花生,去了阮红旗和胡老太太的屋。

  碰见阮红旗正给胡老太太梳头发,憨厚的老人这时候却是很手巧地给她挽个发髻盘起来。

  阮笑笑看着眼前,不出声打扰,默默地冒着星星眼看。

  胡老太太早就发现门口的小孙女,向她慈爱地招招手,“过来啊。”

  阮红旗也坐在炕的另一边,静静地看着孙女走过来,接过来她拿的一碗花生,剥给老伴吃。

  “给我?”阮红旗看着她又掏出来一张纸。

  “嗯呢,爷爷看!”阮笑笑点点头,爬到炕上,窝在胡老太太怀里。

  胡老太太看着孙女乖巧地坐好,问老伴,“写的什么啊?”

  阮红旗早年只会几个字,后来娶了胡老太太才跟着她在农闲的时候学了一些,也只限于简单的内容。

  “一首诗。”阮红旗给老伴递过去看。

  胡老太太一看这笔迹,就知道是二儿子在调侃老爹了,笑骂到,“你爹让你拿着来跟爷爷学啊?这混小子。”

  “嗯嗯?”阮笑笑不明白地抬头看奶奶。

  胡老太太给她回忆以前的事。

  早前,阮红旗想学点文化,不然一张嘴显得文盲,给老伴丢脸。可是实在没有文化底子,胡老太太只好给他讲点简单的,教他写自己的名字,背几首耳熟能详的诗。可这背诗难住了阮红旗,在地里一把手的农家汉子,翻来覆去就会了一首《悯农》,还磕磕绊绊的,学了半个多月才记住。

  后来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大了,阮红旗不能让孩子知道爹没文化,有样学样地不爱学习,就给他们讲了这首诗。小小年纪的孩子们都以为爹一个地里人都有文化,自己上学也得认真学。直到长大一些,才发现爹也就会一首。

  今天阮文山提笔写诗的时候,就是想起了早些年的事,他爹拿着一首诗忽悠兄妹几个,所以让闺女来跟她爷爷学。

  胡老太太说完,阮红旗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学的挺认真”

  “那是我教的不好?”胡老太太笑着调侃老伴一句。

  阮红旗立即反驳,“你教的好,教我都浪费了。”

  阮笑笑捂着嘴笑,被胡老太太揉了下脑袋,“可不许笑你爷爷,他除了这纸上的东西,学什么都快。”

  被表扬的阮红旗也不用拿纸,给孙女背了下这首诗,又附上意思,“就是说呢,你要珍惜粮食,这一粒一粒都是咱们自己种的,不能浪费。”

  阮笑笑乖巧点头,托着腮看爷爷讲,又跟着他一句一句读。

  胡老太太看着老伴给两代人都讲了这诗,连解释都一模一样,有些发笑,“你啊,都多少年来,也就会这么解释。”

  晚上吃饭的时候阮笑笑又给大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