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最后一天回来时候带了一大块猪肉,跟村里有名的长舌妇解释说,是替工那家人给的,本来不想拿,但是人家非要给。

  果然,到了第二天上工,村里人都知道阮家在县里给人替工,而且更是肯定这事儿,说的有理有据,像是都亲眼看见了。

  有人说:阮家是给阮家替工而且是正式工的,得了大钱呢。

  有人说:我听说是,他妹妹在城里给找了工作呢。

  有人说:不是,听说是他们救了一个城里当大官的,人家给了一个工作。

  ......

  阮家不管外面多少人分析他家给谁替工,当晚做了一盆红烧肉,给家里人解馋,最近确实是累了一些,不只是早起,还要担心会不会被抓住投机倒把。

  “咱们今年过年前就不再动了,我和大哥去山上多看看。”

  阮文山边说,边夹了一口软腻的红烧肉,用筷子剔掉肥的,把瘦肉夹给沈月遥。

  沈月遥看着身边男人记得自己每一个小习惯,心里很是幸福。

  李小红也看见这一幕心里微酸,羡慕弟妹一家,自家丈夫也好,可咋就不会这么疼人。

  阮文军是个憨厚人,只顾得媳妇吃的饱不,但是不会这样细心照顾。

  李小红一边夹着肥肉,一边挤着眼睛看阮文军,压着嗓子学村里女知青说话的样子,小声说,“军子哥,你看这肉肥的,可肥了呢。”

  村里的知青平常为了让庄家人帮着干活,就是这样娇柔说话,李小红觉得学她们就对了。

  怕他看不见,还用胳膊肘碰他一下。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他高估了阮文军理解能力。

  落在阮文军眼里,画面就是---媳妇一脸扭曲,眼睛有点歪,还嫌弃她以前最爱吃的肥肉。

  阮文军正大口扒饭,见此,也顾不得吃饭,直接放下筷子,要去抱李小红。

  “媳妇,你咋了,连肥肉不吃了。这眼睛都歪了,说话也抖还嗓子哑。我得带你去看大夫,是不是大病啊。”

  “你给我放下。”李小红气的脸都黑了,心里暗骂,这憨子!

  桌上人见状都低下头,不看阮文军这个憨货手忙脚乱的样子。

  胡老太太看大儿子没明白,还要去拉着大儿媳妇看病,赶紧制止闹剧,“行了,你媳妇是干活累的,你坐下吃饭。给她多夹点菜。”

  李小红心里感激婆婆救场,也不再学人家撒娇,大口吃饭,誓要把刚才耽误的菜都吃回来。

  阮文军看媳妇又开始吃肥肉,还舔了一碗高粱米饭,也不像得病,就坐下继续吃。

  最后以李小红吃了三碗,阮文军四碗饭结束了这顿饭。

  当晚,阮文军躺在炕上,孤零零地看着媳妇抱着被子和闺女去睡,还在自我反思,最近哪里做错了?

  自从阮文山不用去县里跑,就开始琢磨开春盖房的事,跟已经盖完房子的人家询问下价钱和用的时间。

  公社里几户建成二层房的都是家里儿女多,确实是的拿出钱且根正苗红的贫农家庭。

  像阮家这样一直是贫农,胡老太太早年身份也变更到贫农的,家里背景一清二白,盖房子不需要特意打申请,跟村里报告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