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回、破关精进行三昧,拦情留步至山门
��桑弦。发动了无形魂音阵。七弦和鸣法力弥漫,从天而来拦住善无畏的去路。知焰地琴声不带杀气,妙法随音切入神识,就似考验善无畏的定力。

  善无畏面不改色,口诵一声佛号,灵台定境不受琴声所扰,脚下不停一步踏出魂音阵。

  满天琴声立时而止,知焰收回了空桑弦没有多做任何纠缠。但善无畏踏破魂音阵的同时。身形也显现出来。

  樱宁与梅应行并没有听见天上的琴声。也不知道前方有仙家高人演法,他们只听见一声佛号。然后就看见善无畏出现在桃花道上迈步前行。

  梅应行蹭的一下蹦了出去,落在道中央叩拜道:“高僧请留步!”

  善无畏躲不过去了,只得停下脚步问道:“谁家的孩子?快起来,拦在贫僧面前有何事?”

  梅应行站起身,上前一把扯住善无畏地衣袖道:“我叫梅应行,今年九岁,我外公家礼佛,捐造过不少寺院。我爹爹也曾受高僧指点,从小教导我尊敬出家人,不吝布施以结福缘。我曾问过先生,假如我布施太薄,僧人不屑一受又如何?先生告诉我真正地高僧不会如此,故此今天在路边设善棚,向过路僧人布施。”

  这一番话说地善无畏没法反驳,只得温言笑道:“甚善,你有何布施?”

  “大师请随我来。”梅应行将善无畏拉向竹棚,又问了一句:“您就是大唐国师善无畏吧?”

  善无畏微一皱眉:“正是,你是怎么知道地?”

  竹棚中的樱宁笑道:“行儿弟弟听家里大人说国师善无畏驾临芜州,刚才见你老人家宝相庄严气度不凡,不似寻常僧人,开口就猜中了。”

  梅应行拍手道:“太好了,您真是善无畏国师?那我有一样愿心可以实现了。”

  布施之物都已经准备好,僧衣、僧鞋各一套。梅应行所谓的“愿心”很普通,就是代表梅家在芜州所有的仆从与下人,向国师布施,每人一文钱,不要嫌少,都是梅应行攒出来地零花钱,装在那个大箩筐里,全是开元通宝。

  梅家在芜州究竟有多少人?世代仆从与田庄佃户在内,一共有三千二百一十八丁户,家中人口总计一万五千七百零三人。菁芜山庄中有名册,被梅应行拿来了。

  “齐云乡望湖村陈二狗,家中六口,供奉六文……”樱宁翻开名册,念出这么一句,梅应行就从箩筐里数出六文钱,放在特意准备的一个很大的黄布褡裢内。他们的态度很恭敬。怕善无畏累着,特意准备了一张椅子请他坐下,还摆上了素点与茶水,饿了渴了可以享用。

  三千二百一十八句,一万五千七百零三文,这么念、这么数,要到什么时候?但善无畏已经坐下来了,听了第一句就不好再打断。所谓众生平等,你不能听完前面地不听后面的。除非布施者累了,先去休息明天继续。

  善无畏若有急事,一开始就应拒绝,但梅应行已经说破了他的身份,而且又说了那样一番话,身为名满天下地前辈高僧,不好与这个孩子为难。说实话。善无畏也没什么急事,不就是上山罢黜绿雪吗?

  只见树下日影移动,到了正午时,樱宁的名册才念到两千句。善无畏神色祥和一直未变,又过了一个时辰。一万五千七百零三文才布施完毕。这一兜子铜钱可挺沉的,善无畏称谢拿过,袍袖一收宛若无物,起身合什唱诵。飘然离去。

  看着善无畏的身形消失在桃林深处,樱宁合上名册道:“行儿弟弟,你家人口可真多!累不累?”

  梅应行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