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回、当街剃发全无忌,南衙滚地只饶声
��剃头发。梅振衣见状刚想上前,袖子却被人拉住了,是清风阻止了他,轻轻摇了摇头。
“仙童,你不管闲事也就罢了,我见到了却不能不管。这个假和尚太嚣张了,哪有当街按住道人剃发地道理?我师父孙思邈与钟离权都是道士,看同门的面子,我也应该管一管。”
清风淡然道:“有必要吗?那道士的头发剃了还能长出来。你真想插手也不是这种管法,让他以后不能随意剃人之发才是正理,放心,我已经出手。”
梅振衣注意到清风的表情,发现他又在笑。看着薛怀义闹事的方向。笑容怪怪的有点坏,看样子已经暗中使了什么手段。真是八百年难得一遇的奇事。清风也会出手管闲事了,而且他这种表情梅振衣还从未见过。
“仙童,你到底做了什么?”梅振衣按捺不住好奇心,压低声音问道。
清风很奇怪的问了一句:“你不是想赚钱吗?”
“这跟我赚钱能扯上什么关系?”梅振衣有些摸不着头脑。
清风笑容有些神秘:“听那个薛和尚自己说,他们白马寺很有钱,那就让他送上门来吧,你在家里等着就行,到时候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拿了,我可不会帮你。……先别问,过几天就知道了。我们走吧,这里已经没什么热闹好看。”
梅振衣一头雾水地跟着清风离开,不知这位仙童使出了什么玄妙手段。仙人行事很难看穿,比如钟离权当初赐给梅振衣拜神鞭,以他地聪明也要等到三年后才回过味来。清风出手惩罚薛怀义,却和梅振衣赚钱扯上关系,又没见他有任何特别的举止,梅振衣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回家后也没见有什么动静,清风也没再提这件事。闲话少述,在城里城外逛了两天,第三天梅振衣跟着父亲一起去文昌台交旨。
武后召见梅振衣,也不是说他来到洛阳就能见驾地,先要到有司衙门报道履行手续,登记此人已经奉旨来到。第二天早朝时到殿外候旨,负责此事的朝臣先奏明,武后宣他上殿他才能觐见。梅振衣有老爹领着,这些手续都没什么麻烦,趁此机会,梅孝朗也向文昌台众官员引荐自己地长子。
想当初南鲁公阵前射子,后来玉真公主登城一战,梅振衣在朝中已经很有名了。众官员见到梅家公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纷纷过来打招呼,都开口嘉奖勉励几句,梅振衣也向各位叔叔伯伯一一行礼,言谈之间十分谦逊有礼。
梅孝朗在一旁捻着胡子一直面带微笑,有这么一个出息儿子心中也很得意,这回是带出来露脸了。
文昌台是六部官员办公的地方,它在皇宫南门之外,俗称南衙。文昌台的最高长官原先是左、右仆射,武后改制后称为左、右相,梅孝朗官居右相,而左相大人是新调来的温国公苏良嗣。
武后将朝堂设在洛阳,原都城长安设留守大人一职,梅孝朗就曾经担任长安留守,他奉旨出征后刘仁轨担任长安留守,刘仁轨病逝后长安留守便是温国公苏良嗣。这位苏大人刚刚从长安留守调任文昌台左相,今年已经八十有二,须发皆白,在朝臣之中年纪最长,人人都很敬重。
苏良嗣握着梅振衣地手一个劲的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我要有你这样一个孙子就好了!”
梅孝朗在他旁边一个劲的替儿子谦虚道:“苏大人过奖了,小儿当不起。”
堂中百官热热闹闹的说话,寒暄之后梅孝朗领着儿子去了内堂,这时忽听外面有人道:“薛大师来了!”
话音未落,就见薛怀义大踏步穿过二门,已经走进南
“仙童,你不管闲事也就罢了,我见到了却不能不管。这个假和尚太嚣张了,哪有当街按住道人剃发地道理?我师父孙思邈与钟离权都是道士,看同门的面子,我也应该管一管。”
清风淡然道:“有必要吗?那道士的头发剃了还能长出来。你真想插手也不是这种管法,让他以后不能随意剃人之发才是正理,放心,我已经出手。”
梅振衣注意到清风的表情,发现他又在笑。看着薛怀义闹事的方向。笑容怪怪的有点坏,看样子已经暗中使了什么手段。真是八百年难得一遇的奇事。清风也会出手管闲事了,而且他这种表情梅振衣还从未见过。
“仙童,你到底做了什么?”梅振衣按捺不住好奇心,压低声音问道。
清风很奇怪的问了一句:“你不是想赚钱吗?”
“这跟我赚钱能扯上什么关系?”梅振衣有些摸不着头脑。
清风笑容有些神秘:“听那个薛和尚自己说,他们白马寺很有钱,那就让他送上门来吧,你在家里等着就行,到时候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拿了,我可不会帮你。……先别问,过几天就知道了。我们走吧,这里已经没什么热闹好看。”
梅振衣一头雾水地跟着清风离开,不知这位仙童使出了什么玄妙手段。仙人行事很难看穿,比如钟离权当初赐给梅振衣拜神鞭,以他地聪明也要等到三年后才回过味来。清风出手惩罚薛怀义,却和梅振衣赚钱扯上关系,又没见他有任何特别的举止,梅振衣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回家后也没见有什么动静,清风也没再提这件事。闲话少述,在城里城外逛了两天,第三天梅振衣跟着父亲一起去文昌台交旨。
武后召见梅振衣,也不是说他来到洛阳就能见驾地,先要到有司衙门报道履行手续,登记此人已经奉旨来到。第二天早朝时到殿外候旨,负责此事的朝臣先奏明,武后宣他上殿他才能觐见。梅振衣有老爹领着,这些手续都没什么麻烦,趁此机会,梅孝朗也向文昌台众官员引荐自己地长子。
想当初南鲁公阵前射子,后来玉真公主登城一战,梅振衣在朝中已经很有名了。众官员见到梅家公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纷纷过来打招呼,都开口嘉奖勉励几句,梅振衣也向各位叔叔伯伯一一行礼,言谈之间十分谦逊有礼。
梅孝朗在一旁捻着胡子一直面带微笑,有这么一个出息儿子心中也很得意,这回是带出来露脸了。
文昌台是六部官员办公的地方,它在皇宫南门之外,俗称南衙。文昌台的最高长官原先是左、右仆射,武后改制后称为左、右相,梅孝朗官居右相,而左相大人是新调来的温国公苏良嗣。
武后将朝堂设在洛阳,原都城长安设留守大人一职,梅孝朗就曾经担任长安留守,他奉旨出征后刘仁轨担任长安留守,刘仁轨病逝后长安留守便是温国公苏良嗣。这位苏大人刚刚从长安留守调任文昌台左相,今年已经八十有二,须发皆白,在朝臣之中年纪最长,人人都很敬重。
苏良嗣握着梅振衣地手一个劲的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我要有你这样一个孙子就好了!”
梅孝朗在他旁边一个劲的替儿子谦虚道:“苏大人过奖了,小儿当不起。”
堂中百官热热闹闹的说话,寒暄之后梅孝朗领着儿子去了内堂,这时忽听外面有人道:“薛大师来了!”
话音未落,就见薛怀义大踏步穿过二门,已经走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