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赞助
��可无法跟前世比,场地能有十分之一规模就不错了。

  到了重生前,这种县级中学,经过一次次扩建和搬迁,学校的场地已经跟一所普通的大学差不多了。

  不像现在,缩在一个小小角落里,非常不起眼。

  “够了够了,到时把阅报栏全部利用起来就行。”冯冬梅得到肯定,笑得非常开心。

  这件事她提出来之后,校长不置可否,倒是教导主任强烈反对,说浪费学生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学习,到时多考上几个大学生。

  他就是眼皮子浅,不知道死读书是没用的。

  看看小满,文体方面样样都强,成绩又好,这才是一中应该培养的学生模样。

  最后他说不过自己,只好答应了。

  “获奖者的奖品怎么办?”周桃忽然想起以前学校只会发奖状,没有奖金,就觉得有些空泛。“要不要我提供赞助——”

  想到这时候还没有这个词,于是又解释了赞助的意思。

  “这个当然好。”冯冬梅一听,连忙应道。“有钱好办事,到时买一些上档次的奖品,大家参与的兴趣就会更大了——”

  这是很现实的事。

  一张奖状,虽然光荣,如果另外有实实在在的奖品,学生们肯定更踊跃。

  “那你搞个预算,我让公司的财务把钱划给你。”周桃提醒道。

  这是公对公的事,不适合她以私人名义掏钱。

  第二天早上,她打电话给刘钰祥,把这件事提了提,让他通知财务做好准备。

  如果是其它人,还要确实一样数额。

  这钱是给干妈的,直接给她就行,相信她不会乱开口。

  当天傍晚,刘钰祥给了她回音,说划给一中五百块钱。

  要的不多啊!周桃暗想。

  又一想,现在工资才五十块,五百等于一年工资了,也不算少了。

  换成前世,相当于三四万块了。

  有这些钱给她撑腰,希望这件事能顺利办好。

  国庆前二天,县一中的宣传栏上,贴了一张大红色的公告,这次比赛的结果张榜公布了。

  每个比赛项目,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十名,再有鼓励奖二十名,等于每个参加的人,都获得了奖励。

  这时候教导主任就找到了借口,在公开场合指责冯冬梅,说这样的比赛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得奖,这简直就是笑话。

  又说评奖也缺乏公正性。

  因为这次书法一等奖获得者是周小满,是她的干儿子;美术一等奖,是高中教数学的郑老师的女儿;而作文一等奖,同样是初中部英语老师的儿子。

  特别是这次一等奖的奖品很丰富,是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市场价在五十块以上。

  在他看来,冯冬梅等于在用比赛的方式,收买那几个老师的人心。

  教导主任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得到了一些老师的支持,

  甚至有学生也受了影响,觉得冯校长喜欢徇私,不是一个公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