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带同学来县城
  这时候初中专因为录取率低,非常难考,一般只有尖子生才敢报名。

  而周小满的成绩在全县的排名也不会低,所以才会这样建议道。

  考高中的话,三年后还得高考,考上再读三年大学,出来再分配工作。

  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几乎白读了。

  而考上初中专后,等于一步到位,直接成了吃公粮的干部,是大多数农家子弟的首选。

  “小满怎么说?”周桃回头问道。

  这件事她觉得还是听听小满自己的想法比较好。

  因为前世几乎没有初中专的说法,她几乎忘了还有这一茬。

  如果小满想早点毕业,然后出来工作,她也不会逼他去考高中。

  这时候的初中专文凭,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分配的工作也不差。

  如果将来这个文凭不够用了,大不了再自考或读成人夜大。

  “他知道什么?”杨桂芳不以为然地说道。

  这么重要的事,自然得听女儿的。

  “如果他不是特别想考中专,那就考高中好了。”周桃想了想回答道。“家里不需要他赚钱,让他多享受三年学生生活好了。”

  对智商低的学生来说,读书是非常煎熬的一件事。

  而对小满来说,他现在学什么都比别人快,只要用点心思,根本不用担心学习。

  所以学生时代那几年,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没必要缩短它。

  “行,我知道了。”见女儿有了决定,杨桂芳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晚上去干妈家吃饭,周桃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干妈听。

  这倒不是作践自己的亲妈,讨好干妈,而是把它当成一种现象,跟她分享。

  说起来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正是八十年代兴起的。

  大量做父母的,为了孩子考上大学,光耀门楣,不让他们干任何家务事,让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培养出一批眼高手低的文化人。

  早期的运气不错,只要考上大学,都能分配一个好工作。

  反正是铁饭碗,能力高与低都不重要,一张报纸一杯茶,就是一整天。

  后面那些人就倒霉了。

  等他们到了高考的时候,国家开始取消分配制度,工作要自己去找。

  如果能力不行,光有文凭也没用。

  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大学生毕业生,天天在各大城市的人才市场寻找机会,有的人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城市里流浪。

  而北大学子毕业卖猪肉,则成了反而的典型。

  她希望干妈这样的老教师,不要也有这样的想法,过份夸大读书的重要性。

  一个人上大学,说到底是为了培养他的学习能力,从而学以致用,成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人材。

  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住一些东西,用它们来卖弄学识。

  “你们两个人的话,其实都没错。”冯冬梅听完后评论道。“只是你看得比较远,所以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