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因果循环(一)
�可见,汤对待黎民百姓是多么的爱护,这就是他的英明之处。
汤不但英明,还是一位仁德到了极点的人。
一次,汤微服私防,看见野外有一个人在四面张网,并祝祷着说:“愿从天上、地下、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来吧,多多益善!”
汤听了之后,急忙的走过去,说道:“唉,你这样做,会把飞禽走兽捕光,只顾个人利益,却是会严重影响到世间生态的平衡啊!你应该撤去三面网,这样来祝祷说:‘想往左面逃的,就往左面逃,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按照我的想法逃离的,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网开三面,保护生态,神灵喜悦,愿者来投……”
那人听后,深受启发,真得是网开了三面,不过,他还是有所收获。
通过这件小事情,也表明了汤的仁德和对未来的眼光,很多诸侯听说这事之后,对汤更加地敬重了。
人才是世界上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资源,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在国家治理上,更是如此,明智的帝王,为了请得一位辅助治国的人才,不惜屈尊,一次、三次,甚至是五次,也要请得出山,可见,他们对待人才的重视程度。
汤也不例外,他为了灭夏建商,于是就大量的招揽和拜访人才,而且不分出身,这也是中华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基因,就是英雄不问出处。
伊尹,出身卑贱,他是一个奴隶,但却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德才兼备、聪明绝顶的能人,汤闻听后,纡尊降贵,五次前去邀请伊尹出仕,并为伊尹除去了奴籍,伊尹深受感动,答应出仕来辅佐汤,被任人唯贤的汤,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任命为商国的左宰相。
仲虺的出身十分的高贵,他是个权势滔天的大奴隶主,从他的第一代先祖仲恺算起,共历经了十代人,世世代代都是在夏朝宫廷中做官,到了他这一代,也不例外,他不仅是奴隶主,还是夏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高官,因为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不能忍受夏桀王的暴政罪行,因此,愤而弃夏来保商,受到汤的热烈欢迎,封为商国右宰相。
汤慧眼识珠,人尽其才,他任用了伊尹、仲虺二人为左右相,内抚人民安心耕种,饲养牲畜,外抚诸侯团结友善,因此,陆陆续续有四十八个诸侯国自觉自愿的归了商,商汤的势力,也因为这二人愈来愈大了。
由于夏桀王过分的骄奢淫逸,对老百姓及诸侯国的压榨过于的残酷,激起了人民的憎恨和反对。所以,商汤听从了二位宰相的建议,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暗中开始了积蓄粮草、召集人马、苦训军队,为灭夏提供和创造有利的条件。
然而,夏朝虽然是风雨中的残烛,夏桀王又很不得人心,但是,死心塌地拥护夏朝的诸侯国还是有那么很多。于是,商汤准备清除掉这些障碍,那么,汤难道就不怕引起夏桀王的警觉吗?不会,因为夏桀王特别的信任汤,他曾经授予了商汤为众诸侯之首,手里握着“征伐”的大权,这也就是说,商汤向任何一个诸侯国发动战争,都可以不用向夏桀王去请示,直接率领军队过去开战就是了。
汤因为手上有了这样的一个特权,他清除异己,也就顺理成章了,根本就不会引起什么的非议。于是商的近邻,夏的耳目,更是西进灭夏的障碍葛国,便成了商汤所灭的第一个诸侯国了。
接下来,商汤与伊尹、仲虺二宰相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谋划和准备之后,继续西进,接连灭掉了韦国、顾国。
昆吾国在夏伯的带领下,率军东进,攻打商国,一战大败,夏伯被杀,昆吾国被灭。于是,这三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了。
汤不但英明,还是一位仁德到了极点的人。
一次,汤微服私防,看见野外有一个人在四面张网,并祝祷着说:“愿从天上、地下、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来吧,多多益善!”
汤听了之后,急忙的走过去,说道:“唉,你这样做,会把飞禽走兽捕光,只顾个人利益,却是会严重影响到世间生态的平衡啊!你应该撤去三面网,这样来祝祷说:‘想往左面逃的,就往左面逃,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按照我的想法逃离的,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网开三面,保护生态,神灵喜悦,愿者来投……”
那人听后,深受启发,真得是网开了三面,不过,他还是有所收获。
通过这件小事情,也表明了汤的仁德和对未来的眼光,很多诸侯听说这事之后,对汤更加地敬重了。
人才是世界上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资源,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在国家治理上,更是如此,明智的帝王,为了请得一位辅助治国的人才,不惜屈尊,一次、三次,甚至是五次,也要请得出山,可见,他们对待人才的重视程度。
汤也不例外,他为了灭夏建商,于是就大量的招揽和拜访人才,而且不分出身,这也是中华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基因,就是英雄不问出处。
伊尹,出身卑贱,他是一个奴隶,但却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德才兼备、聪明绝顶的能人,汤闻听后,纡尊降贵,五次前去邀请伊尹出仕,并为伊尹除去了奴籍,伊尹深受感动,答应出仕来辅佐汤,被任人唯贤的汤,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任命为商国的左宰相。
仲虺的出身十分的高贵,他是个权势滔天的大奴隶主,从他的第一代先祖仲恺算起,共历经了十代人,世世代代都是在夏朝宫廷中做官,到了他这一代,也不例外,他不仅是奴隶主,还是夏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高官,因为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不能忍受夏桀王的暴政罪行,因此,愤而弃夏来保商,受到汤的热烈欢迎,封为商国右宰相。
汤慧眼识珠,人尽其才,他任用了伊尹、仲虺二人为左右相,内抚人民安心耕种,饲养牲畜,外抚诸侯团结友善,因此,陆陆续续有四十八个诸侯国自觉自愿的归了商,商汤的势力,也因为这二人愈来愈大了。
由于夏桀王过分的骄奢淫逸,对老百姓及诸侯国的压榨过于的残酷,激起了人民的憎恨和反对。所以,商汤听从了二位宰相的建议,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暗中开始了积蓄粮草、召集人马、苦训军队,为灭夏提供和创造有利的条件。
然而,夏朝虽然是风雨中的残烛,夏桀王又很不得人心,但是,死心塌地拥护夏朝的诸侯国还是有那么很多。于是,商汤准备清除掉这些障碍,那么,汤难道就不怕引起夏桀王的警觉吗?不会,因为夏桀王特别的信任汤,他曾经授予了商汤为众诸侯之首,手里握着“征伐”的大权,这也就是说,商汤向任何一个诸侯国发动战争,都可以不用向夏桀王去请示,直接率领军队过去开战就是了。
汤因为手上有了这样的一个特权,他清除异己,也就顺理成章了,根本就不会引起什么的非议。于是商的近邻,夏的耳目,更是西进灭夏的障碍葛国,便成了商汤所灭的第一个诸侯国了。
接下来,商汤与伊尹、仲虺二宰相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谋划和准备之后,继续西进,接连灭掉了韦国、顾国。
昆吾国在夏伯的带领下,率军东进,攻打商国,一战大败,夏伯被杀,昆吾国被灭。于是,这三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