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朱砂矿石
�是看的清清楚楚。根据这庆云塔的名字,可以大致的判断出当年的这座寺庙应该叫做庆云寺。按这个逻辑推理下去,这个不大的山岭,也自然就被人们称作庆云山了。当然这些都是我跟弥勒两人瞎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老爷子笑道:“果真的不错,你个小猴子的确不简单,不仅大致的都看明白了,而且观察的细致入微,不错,不错!现在我就好好的给你们讲讲这个地方,以及这里诡谲奇异的真实存在。”说着他便招呼大家紧随在他的身后,一同向下面那个废弃的小村子进发。

  他一边走一边为大家讲述了这一切,这个村子原来的名字叫做王李庄,也叫兄弟屯。当时村中的四五十户人家全是王李二姓,没有任何的其他姓氏。

  相传是在当年明末清初的战乱年月,王李两户人家从外面结伴逃荒至此,在这里慢慢繁衍起来的。在这村子北面的那座寺庙也的确叫庆云寺,这在当地的县志上有明确的记载。

  这座寺庙初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相传当时是一座香火极盛的禅院,后来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慢慢的走向了没落。

  最后,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毁在了日军的炮火之中,仅仅奇迹般的留下了这座五层的精美佛塔,甚至没有丝毫的损毁。

  这座庆云塔是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塔身整体呈八角柱型,共五层,高八点一米,意取九九之数。

  第一层为八角形,四个正面刻有四大天王像,上位八角石座;第二层同样是八角形,每一面都刻有浮雕佛像,再上覆以檐,上承莲花座;第三层作四角形,上有石刻云龙,再上为圆盖;第四层亦做四角形,上面刻有俯身佛像,再上为八角形盖;第五层为宝葫芦状实心塔顶,只是在上面不知道运用了什么高超的工艺,看起来倒像是一个黄金宝葫芦,历经八百余年仍旧保持暗淡的黄金色。

  整座佛塔的制作工艺极为繁复,但是整体却是颇为调和。至于佛塔后面的那块巨石,这么多年一来,却是没有人真正的注意过。就更别说那上面的那三个极小的古篆字体了,更没有发现过。

  八个人直接从村子的中间穿插了过去,直接到了那个庆云塔的位置,果然在石塔基座的正前方位置发现了庆云塔这三个楷书字体。接着,大家又在笑弥勒的指引下,在后面巨石背阴处的最下面找到了那三个极难发现又极难辨认的古篆小字。

  这三个字,估计不是眼力极好,或者使用放大镜去看,几乎很难

  发现它们的存在。而且就算你看到了,也是很难辨识出这三个古篆小字写的是什么。这老爷子趴在那里,足足看了十几分钟,才勉强认出了一个“石”字,其它的两个计算想破了脑袋也没有看出了到底像是什么字。

  紧接着,老爷子又领着大家到了最北端的凹陷处。等站在那里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凹陷处的后面,竟然是一个极深的石塘坑群。

  而且这些石塘坑群往西北方向,紧连着一条长长的峡谷,这条峡谷不仅一眼看不到尽头,而且里面杂草丛生几乎无法看清楚它的宽窄深浅。等到了这里,大家依然很难相信,在这毫不起眼的山顶丘陵地带,竟然还有暗藏着这种隐秘的峡谷。

  远处的峡谷暂且不去管它,就是这下面的这个石塘坑群,就让大家非常的惊讶。原来,这些大小不一的数十个石塘坑中,它们里面的岩石颜色和其它地方的青石截然不同,竟然夹杂着众多非常奇异的朱砂红颜色。而且,它们的深度也远远的超出了其它地方的采石坑,很多地方都深达八九十米。

  就在大家纷纷吃惊不已的时候,这老爷子又跟大家继续讲述了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