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谁入曹营(一)
传齐名,他和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但历史却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他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他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bào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bào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cào。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他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他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他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他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他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

  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他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他。吕蒙死后,他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他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他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他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他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他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他”,使他“愤恚致卒”。bī死了他。风流三国 第十一卷 第八章 谁入曹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