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夫妻番外篇
p;郑琰笑了,池脩之看着冷清冷情一个人,骨子里爱这么些个活泼热闹。“很好,有人气儿。”
池脩之开心地道:“这里前面就是一片水,我查过了,这河几十年没泛过,先前几朝,纵有涨水也没不到这里。待我们老了,正可隐居于此,又不用爬山,每日悠闲散步可也。离熙山也远,不必管那些俗务。外面事情,让孩子们忙去,我看长生已经很有样子了,春华夫家也定了,余下几个都是小子,还有长兄管着,要咱们操心且还少呢。”
郑琰心道,你正有干劲儿呢,这会儿说什么退隐话?又思朝上并没有过于艰难之事,池脩之此举,恐是为了安抚自己。想明白了,她也承他这份情。对于一个正欲一展报复“青年政治家”来说,能为妻子想到退休后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郑琰开心地笑道:“好。”
池脩之牵着娘子手,一处处地指着:“都说熙山风景好,终是有种种不平之处,何如这里直抒胸臆活?熙山之地,累年迁去都是权贵之家,哪里得平凡之处了?交际应酬,没得累人!到时候咱们老了,就这里住下,想孩子了,把他们叫过来看一看——这里离京也就是半日路,马半天都能打来回了。还能泛舟大河之上!对了,我那里备下一条船哩,可以河上垂钓……”
郑琰一直笑着看着池脩之兴奋侧脸,这地方她是真喜欢。又想起前阵子主仆一起脑补池脩之置业事儿,耳根一阵发烫,大声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池脩之低下头道:“这么些年了,除了几根簪子,我并没有给你什么,总是你操持。只好把自己下半辈子全交与娘子了。三十三年前今天,你我结白首之盟,娘子可愿与我此处践约?”
“哈?”结婚纪念日神马,这里不流行,郑琰与池脩之没孩子时候还庆祝过两回。孩子接二连三地生,连结婚纪念日都没有了。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郑琰笑着笑着眼泪流了下来:“好!”
————————————————————————————————
“天这么热,阿娘不去熙山往要去东面别业,怎么可以?”池春华瞪起了眼睛。
池宪揉了揉额角:“这话你自与阿娘说去!”
池春华泄气了:“这大夏天,怎么不体恤自己呢?自从阿爹去后,阿娘脾气居然犟了起来了。”
“少说两句罢,”敢跟姐姐顶嘴弟弟,也就只有池宪了,“阿娘心里不痛。”
“我知道,”池春华嘀咕一声,“这样,你们几个,各出一个儿子,陪阿娘去住。要耐心细致,知情解意。阿娘就这么念叨着要跟阿爹一起养老,我真怕念来念去,就不记得旁事儿了。”
“喂!喂!你说点儿好事儿!阿娘想做什么,就由着她去做,做子女,就该让父母怎么舒服怎么来。”
池春华长出一口气:“我急死了,你少挑我话里刺儿!当年外祖父……”
“我知道我知道!”
“哎~你说,给阿娘找点事情做如何?阿爹必有手稿留下,请阿娘盯着编纂?还有啊,阿爹生前要做许多事情都还没有做完,什么科考啦,什么稻麦啦……”
池宪一拍额头:“就这样!”
“东郊别业,国家一级保护单位,郑琰晚年常居之处,这里,她度过了孀居大部分光阴。此整理了池脩之文稿、政治规划,记述了自景宗朝末年起半个多世纪里许多重大事件,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第一手资料。这其中既有
池脩之开心地道:“这里前面就是一片水,我查过了,这河几十年没泛过,先前几朝,纵有涨水也没不到这里。待我们老了,正可隐居于此,又不用爬山,每日悠闲散步可也。离熙山也远,不必管那些俗务。外面事情,让孩子们忙去,我看长生已经很有样子了,春华夫家也定了,余下几个都是小子,还有长兄管着,要咱们操心且还少呢。”
郑琰心道,你正有干劲儿呢,这会儿说什么退隐话?又思朝上并没有过于艰难之事,池脩之此举,恐是为了安抚自己。想明白了,她也承他这份情。对于一个正欲一展报复“青年政治家”来说,能为妻子想到退休后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郑琰开心地笑道:“好。”
池脩之牵着娘子手,一处处地指着:“都说熙山风景好,终是有种种不平之处,何如这里直抒胸臆活?熙山之地,累年迁去都是权贵之家,哪里得平凡之处了?交际应酬,没得累人!到时候咱们老了,就这里住下,想孩子了,把他们叫过来看一看——这里离京也就是半日路,马半天都能打来回了。还能泛舟大河之上!对了,我那里备下一条船哩,可以河上垂钓……”
郑琰一直笑着看着池脩之兴奋侧脸,这地方她是真喜欢。又想起前阵子主仆一起脑补池脩之置业事儿,耳根一阵发烫,大声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池脩之低下头道:“这么些年了,除了几根簪子,我并没有给你什么,总是你操持。只好把自己下半辈子全交与娘子了。三十三年前今天,你我结白首之盟,娘子可愿与我此处践约?”
“哈?”结婚纪念日神马,这里不流行,郑琰与池脩之没孩子时候还庆祝过两回。孩子接二连三地生,连结婚纪念日都没有了。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郑琰笑着笑着眼泪流了下来:“好!”
————————————————————————————————
“天这么热,阿娘不去熙山往要去东面别业,怎么可以?”池春华瞪起了眼睛。
池宪揉了揉额角:“这话你自与阿娘说去!”
池春华泄气了:“这大夏天,怎么不体恤自己呢?自从阿爹去后,阿娘脾气居然犟了起来了。”
“少说两句罢,”敢跟姐姐顶嘴弟弟,也就只有池宪了,“阿娘心里不痛。”
“我知道,”池春华嘀咕一声,“这样,你们几个,各出一个儿子,陪阿娘去住。要耐心细致,知情解意。阿娘就这么念叨着要跟阿爹一起养老,我真怕念来念去,就不记得旁事儿了。”
“喂!喂!你说点儿好事儿!阿娘想做什么,就由着她去做,做子女,就该让父母怎么舒服怎么来。”
池春华长出一口气:“我急死了,你少挑我话里刺儿!当年外祖父……”
“我知道我知道!”
“哎~你说,给阿娘找点事情做如何?阿爹必有手稿留下,请阿娘盯着编纂?还有啊,阿爹生前要做许多事情都还没有做完,什么科考啦,什么稻麦啦……”
池宪一拍额头:“就这样!”
“东郊别业,国家一级保护单位,郑琰晚年常居之处,这里,她度过了孀居大部分光阴。此整理了池脩之文稿、政治规划,记述了自景宗朝末年起半个多世纪里许多重大事件,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第一手资料。这其中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