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成熟的皇帝
太祖曾作媒,把谷氏女说给亲信大将。说得好听是联姻,世人称之为‘美赏’,与赏赐奴婢有多大差别呢?――要把后果血淋淋地给他们看!”

  萧复礼有点呆,大臣们讨论,也会吓唬对方说什么百姓会揭竿而起一类,还真没有郑琰这样直接推理出――到时候你们一群败家子只好被当肥羊宰或者成为“曾经身份高贵奴婢”这样抢手炫耀品。你们作死,郑琰中心意思就是这个~

  郑琰喘了口气,向萧复礼推销她学校教育想法:“他们不袭爵,还能做官。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试,圣人,把一群废物收到朝廷里来,你不担心吗?”

  萧复礼已经习惯了郑琰“掰开了、揉碎了”教学方法,认真思考了:“世上有没有千秋万代朝廷?改朝换代,大臣还有能继续**厚禄,前朝皇室虽然受到优待,但是能过得自吗?如何能让子孙不偏居一府?”这样世纪难题。

  按,前朝皇室正统天朝是受到优待,所谓优待,乃是为国宾、上表不称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庙,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划一块地,成为国中之国――这个地方相当之小,也就是够支撑以上生活而已。

  萧复礼悚然而惊,不得不承认:“非先生,不能有此言。诚如此,当如何是好?”

  学校教育、冲击荫官朝廷世家官场与开启民智、发展生产力相结合,是郑琰给萧复礼开出药方。当然,她主要讲是前三个,后一个只能慢慢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与时俱进,毋惧强敌。”

  萧复礼牢牢记住了,咳咳,所以说,对小孩子**,一定要趁早!

  ――――――――――――――――――――――――――――――――――――――

  萧复礼这小家伙没看错,他先生家又要添丁了,时隔数年,池之又要再当一回爹,开心得不得了。崇道堂里郑、李辩论基础之上,又开始仔细推演世袭危害。与此同时,李神策、李幼嘉、袁曼道、杞国公、应国公等应开始了游说与奔走。郑靖业明确表示了支持,文昌侯家首先响应,接着成国公等亦如是。

  勋贵们想是,钱虽然没变,但是爵位能多袭几代,这样也很好。至少荫官什么,那是赚,对发展家族势力是有好处。否则这么僵持下去,再僵个十年八年,方案没出来,老一辈又要死几个人,己方势力便要弱,连这个都争不下了。

  然后,大家发现上当了!补刀党出现了!从开国至今已经过了n代了,皇帝都换了六七茬了,就算让你袭五代,从你家祖宗开始算,你也没袭位了==!所谓要继绝嗣声音已经弱了许多,大家开始关心自己利益了。

  萧复礼适时表示,大家爵位计算,从现爵位持有人开始算。杞国公要求终没有得到满足,外戚等“非匡扶社稷之功”三代之后就必须降等。户部、太府等皇帝和宰相监督之下,结合现诸侯人数,开始计算什么样等级拿多少俸禄合适。

  池之一开心,又推出了一个配套措施:国家自上而下地办学。天朝本就有重视教育传统,政府也办学,力度却没有那么大。池之提出了以京城为中心,逐步向全国推广学校教育建议,同步推行考试、报考官员制度。

  这一回,他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分明是给大家送做官机会嘛!

  萧复礼顺水推舟,令池之写出章程来。又点名让他参加了爵位待遇评议工作,这是一个很浩大工程,全国有侯以上爵位足有数十人,封地分布全国各地,丰歉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一一评估,还要控制一个不让诸侯马上觉得生活不变程度内。又有关于皇室成员嫡庶之间待遇差别问题,只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