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陆)
莫继恒等人虽然失去了寨民、军伍,但同样的也获得了商议好的补偿。
首先就是“桂西货殖总会”这一项,各家现在不必掏钱就能够拿到股子。
而他们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全面的展开对粤北、黔州甚至京师的贸易。
桂西,其实很早就已经存在于大型的贸易中心了。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贸易中心既不在后来的省会,亦不在柳州、桂林。
虽然此时“生在扬州,死在柳州”,都知道柳州棺木好。
但桂西的贸易中心区域,却并不在柳州。
而是在钦州。
宋代时,交趾国便常往边境之钦州贸易。
他们主货为:名香、犀角、象牙、金、银、盐……等物。
换取的是绫、罗、锦、布……等,而其中最贵者为“壮锦”。
这是一种诞生于桂西特有的织锦,其中则又以武缘县最为著名。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药材可以采集出手。
菖蒲、雄黄、山豆根、猪腰子、天竺黄、水萝卜、兔金藤……等,这些一旦出了桂西转手可就是暴利啊!
不过,这些全都不算是桂西的拳头产品。
桂西真正的拳头产品,则是——桐油。
粤北不产桐油,但大量的需要桐油转运四方。
尤其是造船一项上,他们需要大量的桐油。
所以,这极大的促进了桂西对桐油的炼制和采集。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布匹。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柳布、象布,商人贸迁而闻于四方者也。”
要想富,先修路。
于是调动战俘修路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至于没钱修路,这个完全不必担心。
京师簪缨货殖会出资三成、粤北货殖会出资一成,黔州货殖会出资一成。
剩余三成则由内库出资,调取战俘修筑驿道。
建成之后收费而行,沿途驿站进驻、换马都需给钱。
还是收费而行的,有都指挥使司方面负责巡查维护。
并查路引,过路收费。
收上来的路费则桂西货殖总会独分五成,内库分润二成。
余下三成簪缨货值分二成,黔州、粤北则各半成。
算算可能产生的路费,大家都很满意。
黔州那边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一众人都逐渐收回了本钱。
剩下的除掉少数成本之外,几乎就是纯挣的。
所以对于投资道路收费这一项,他们都无比的热心。
这玩意儿特么就是纯来钱的啊,不上心才是纯傻子。
再者说了,桂西这道路开通受益最大的是谁?!
还不得是他们么?!
其余的小商贩顶多是吃点儿汤水,他们吃下的可都是肉骨头呢。
首先就是“桂西货殖总会”这一项,各家现在不必掏钱就能够拿到股子。
而他们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全面的展开对粤北、黔州甚至京师的贸易。
桂西,其实很早就已经存在于大型的贸易中心了。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贸易中心既不在后来的省会,亦不在柳州、桂林。
虽然此时“生在扬州,死在柳州”,都知道柳州棺木好。
但桂西的贸易中心区域,却并不在柳州。
而是在钦州。
宋代时,交趾国便常往边境之钦州贸易。
他们主货为:名香、犀角、象牙、金、银、盐……等物。
换取的是绫、罗、锦、布……等,而其中最贵者为“壮锦”。
这是一种诞生于桂西特有的织锦,其中则又以武缘县最为著名。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药材可以采集出手。
菖蒲、雄黄、山豆根、猪腰子、天竺黄、水萝卜、兔金藤……等,这些一旦出了桂西转手可就是暴利啊!
不过,这些全都不算是桂西的拳头产品。
桂西真正的拳头产品,则是——桐油。
粤北不产桐油,但大量的需要桐油转运四方。
尤其是造船一项上,他们需要大量的桐油。
所以,这极大的促进了桂西对桐油的炼制和采集。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布匹。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柳布、象布,商人贸迁而闻于四方者也。”
要想富,先修路。
于是调动战俘修路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至于没钱修路,这个完全不必担心。
京师簪缨货殖会出资三成、粤北货殖会出资一成,黔州货殖会出资一成。
剩余三成则由内库出资,调取战俘修筑驿道。
建成之后收费而行,沿途驿站进驻、换马都需给钱。
还是收费而行的,有都指挥使司方面负责巡查维护。
并查路引,过路收费。
收上来的路费则桂西货殖总会独分五成,内库分润二成。
余下三成簪缨货值分二成,黔州、粤北则各半成。
算算可能产生的路费,大家都很满意。
黔州那边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一众人都逐渐收回了本钱。
剩下的除掉少数成本之外,几乎就是纯挣的。
所以对于投资道路收费这一项,他们都无比的热心。
这玩意儿特么就是纯来钱的啊,不上心才是纯傻子。
再者说了,桂西这道路开通受益最大的是谁?!
还不得是他们么?!
其余的小商贩顶多是吃点儿汤水,他们吃下的可都是肉骨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