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拨云见日不轻传
  “夫富与贵者,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富而可求也,虽持鞭之士亦为之。”

  “又曰:凡人肯赴死而不辞者,非为趋利,则以避害也……”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富贵可谓之利也。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张小公爷一边沉吟着念出来,可怜的唐伯虎则是一边在奋笔疾书。

  边上的师兄弟们则是躬身旁听,丝毫不敢打断张小公爷的思绪。

  短短两句张小公爷就用了四个典故:

  《论语.里仁》里的“富与贵、贫与贱”论、《论语.述而》“富可求”论。

  汉王节信《潜夫论·劝将》“凡人赴死论”、《管子?禁藏》“利所在论”。

  这可谓是极考功底的,知识面不广的话,这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故曰: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争至极,则必战!”

  “战而胜者则生,争而败者则亡。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为世之大势也。”

  这里用到的又是《左传·昭公十年》“血气争心”之典,唐伯虎奋笔疾书浑身激动的都在颤抖。

  这些年跟着张小公爷,实际上唐伯虎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自己所学的不同。

  张小公爷很多典故做法似乎出自于四书五经,但又不同于四书五经。

  一切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有迹可寻。

  但张小公爷所教之法却又更加的直白、更加的显性,更加的血淋淋……

  “此事者,可谓之曰:战争!”

  “战争者,国政之延伸。战争者,乃国政之所属!”

  “国政,不见刀枪之战争。战争者,刀枪泣血之国政。”

  那在一旁的朱厚照听得张小公爷的话,那两只眼珠子如同烛火一般不住的闪光。

  夫战者,乃以刀剑枪炮使敌从我意志。

  夫战者,乃最大使之刀剑剔除不从者之法。

  夫战者,根基于此。

  ……

  随着张小公爷皱着眉头的陈述,王守仁的喉结不住的滚动着。

  这种完全不加掩饰的描述,让他看到一种不同的路径。

  这种路径不断的冲刷着,他本来就逐渐开始崩坏的观念。

  足足一旬的时间,张小公爷足不出户每日早起晨练后便带着几个弟子著书。

  唐伯虎他们随着张小公爷的陈述,人都几乎要疯了。

  每天他们不断的重复一遍遍的看着写好的誊抄的宣纸,嘴里不住的呢喃。

  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观念,在此时不断的崩塌、重组。

  若是从前他们绝对是无法接受如此剧烈的冲击,然而在经历了张小公爷的铺垫后就好多了。

  至少他们现在即便是受到了冲击,却也不会直接下意识的进行反驳。

  因为张小公爷用着一项项的事实,不断的证明了他所言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