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谁的错
�路明军都开始袭击清军,但是阿济格却是越想越兴奋:“我果然是天纵英才,与曹州贼达成协议这一手实在太高明了,换了刘永锡这小贼肯定想不到这么好的主意!我觉得能随我军过河者绝对不止三五万人,至少有六七万人,搞不好能有八万兵马随我过河!”

  虽然与阿济格军团巅峰时期的十几万大军相比,八万之众确实缩水不少,但是大清国与越明军开战以后只有阿济格取得了几乎全身而退的战果,而且别说是带八万人过河,就是带五万人甚至三万人过河仍然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阿济格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英明神武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只有旁边的佟养和提醒阿济格:“英王,好多汉军都觉得我们这次过河之后不能再打回去了!”

  阿济格却是冷笑一声:“胡说八道,只要有我阿济格,别说是退过黄河,就算是退到关外去,照样能打回来,刘永锡不过如此!”

  而吴三桂虽然没说话,尚可喜却是赞同阿济格:“自古以来都是以北统南,我们迟早会打回来的!”

  阿济格很喜欢尚可喜的说法:“没错,我们迟早会打回来,现在我需要做的只是退到黄河以北去!”

  虽然清军这次在河南败得莫名其妙,但是论精锐兵力特别是马队还是胜过越明军不少,开始全力驱驰后越明军自然是追之不及,只是阿济格越往北就觉得越有些不对:“怎么回事?”

  不仅仅是阿济格觉得不对,佟养和、尚可喜甚至吴三桂都觉得不对,但他们过了大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许多绿营兵与新附军不肯北撤,已经反水了!”

  前次阿济格从武昌撤往河南的时候并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不可思议地说道:“我不是告诉他们我们很快就会打回来了,他们怎么还会不肯北撤?”

  吴三桂也不明白这些绿营兵与新附军会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原本凭借着阿济格与曹州方面之间的协议,清军完全可以太太平平地撤过黄河,只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的小兵只能陈述一个事实:“反正绿营兵、新附军都不肯撤了,基至还是成营成营地反水!”

  对于阿济格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光是绿营兵、新附军不肯撤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成营成营地反水并打出明国旗号就完全不一样,这不但代表局面失控,而且还代表辎重、后卫与一部分掉队的八旗牛录都没办法撤过黄河:“把这些乱臣贼子都镇压下去,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清军在正常情况下是用绿营兵、新附军来镇压绿营兵与新附军,但现在绿营兵、新附军是成营成营地反水甚至公然打出了明国旗号,用绿营兵、新附军来对付来他们很可能会导致局面彻底失控,因此阿济格当即决定以三十个八旗牛录为核心,配合八旗汉军、外藩蒙古与吴三桂、尚可喜兵把这些乱臣贼子都镇压下来。

  与豪格军有所不同,阿济格动员的三十个八旗牛录要充实得多,每个牛录都有百余甲兵与包衣出战,但是这次内部镇压行动从一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什么?八旗汉军跑了也就罢了,为什么外藩蒙古也会从贼?”

  现在反水的可不仅仅是绿营兵与新附军,八旗汉军、外藩蒙古也突然有若干牛录阵前反水打出了明国旗号,甚至连吴三桂、尚可喜麾下的汉兵都控制不住,跑了好几百人。

  但正因为许多部下逃跑与阵前反水,现在吴三桂终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反贼之所以不肯过河,是觉得大清国接下去必败无疑,从江南退回武昌,又从武昌退到河南,现在又要退到河北去,而且最初还能跟明国打上几个回事,现在是败得莫名奇妙只知道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