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君子
br />
现在多尔衮与这些大清国的王爷、贝勒们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金声桓身上。
而现在金声桓却是气得直想骂人:“都是你们的主意,说什么越人攻占南京至少也要三五个月,结果倒好,我们在南昌反正才两天时间,越明军已经把南京拿下来了!”
现在金声桓可以说是骑虎难下,如果当时他知道刘永锡与越明军会这么快就拿下南京城,那么他肯定会选择投附越明朝而不是隆武朝,可是谁也没想到多铎、豪格这两位王爷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一天时间就把整个江宁府都丢给了越明军。
越明军既然已经收复南京尽取江南,金声桓就成了越明朝的眼中钉肉中刺,据说刘永锡已经派了安徽巡抚邢胜平、江西巡抚王孙藩与总督徽池宁太军务兵部尚书金声同时进攻江西,第一个下马威就是拿下九江,现在鄱阳府以东已经尽为越明军所有,加上控制在越明军手上的广信府、饶州府,形势对于金声桓极其不利。
但是最爱金声桓的策士黄人龙却是信心十足地说道:“大清国用将军之力平定大半个江西,但将军得了一个什么位置?”
这是金声桓的一大恨事,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只是给了一个提督之职,非但另委巡抚凌驾于本将军之上,而且还不得封侯!”
大清国在江西的局面几乎是金声桓与王得仁联手打下来的,但是金声桓尚且只得一个提督之职要受巡抚调度,而且没有爵位,更不要说地位在金声桓之下的王得仁,这也是他们起事反正的原因。
当时他们可以选择投向越明朝或隆武朝,而黄人龙正是决策的关键人物,现在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可是清国好歹也封了不少王爷贝勒,而越明朝对名位就更视若珍宝,只有刘永锡一人得封越王,刘孔昭得封诚国公,除此之外只有邢胜平得封天门伯、周之升封北固伯等区区数人而已,将军现在投附越人能否封侯?”
金声桓当即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虽然手把重兵,但是刘孔昭是刘永锡的生身之父,在弘光朝就已经封诚意侯,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诚国公而已,而邢胜平、周之升都是刘永锡起家人马也不过得封一个伯爵而已,他一个降将怎么可能封侯。
黄人龙甚至指出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王孙藩奉越人之令巡抚江西尚且不得封侯,何况是将军!”
金声桓不由苦笑一声:“如果争江西巡抚的话,我肯定争不过王孙藩!”
黄人龙不由自信满满地说道:“这才是我让将军迎接唐王御驾的原因,唐王已经答应委任将军为昌国公总督五省军务,而且还有更有封王的希望!”
事实上黄人龙与唐王方面谈判的时候是希望引越王刘永锡的例子一步封王并给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但是唐王小朝廷虽然不成气候完全指望金声桓迎驾,但是对于这些名位上却是斤斤计较,只给了一个昌国公总督五省军务的名义。
但是金声桓有这么一个名义已经是心满意足,他告诉黄人龙:“既然圣驾马上就到南昌府,那么咱们就要讲究名正言顺,问问陛下与他身边的诸位相国,以我的功劳能不能封王?如果不能封一字王,至少也要封二字王!刘永锡在越明朝可以是越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他的位置跟我差不多,给不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给个二字王总没有问题吧!”
金声桓还想与身边的这些策士谋主讨论一下要不要转向越明朝的问题,但是现在一说能有机会封王就乐得找不到北,一心想着跟隆武皇帝换个更高更好的位置。
而黄人龙也觉得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请昌国公放心,我这就去跟朝廷把事情说清楚,让朝廷一
现在多尔衮与这些大清国的王爷、贝勒们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金声桓身上。
而现在金声桓却是气得直想骂人:“都是你们的主意,说什么越人攻占南京至少也要三五个月,结果倒好,我们在南昌反正才两天时间,越明军已经把南京拿下来了!”
现在金声桓可以说是骑虎难下,如果当时他知道刘永锡与越明军会这么快就拿下南京城,那么他肯定会选择投附越明朝而不是隆武朝,可是谁也没想到多铎、豪格这两位王爷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一天时间就把整个江宁府都丢给了越明军。
越明军既然已经收复南京尽取江南,金声桓就成了越明朝的眼中钉肉中刺,据说刘永锡已经派了安徽巡抚邢胜平、江西巡抚王孙藩与总督徽池宁太军务兵部尚书金声同时进攻江西,第一个下马威就是拿下九江,现在鄱阳府以东已经尽为越明军所有,加上控制在越明军手上的广信府、饶州府,形势对于金声桓极其不利。
但是最爱金声桓的策士黄人龙却是信心十足地说道:“大清国用将军之力平定大半个江西,但将军得了一个什么位置?”
这是金声桓的一大恨事,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只是给了一个提督之职,非但另委巡抚凌驾于本将军之上,而且还不得封侯!”
大清国在江西的局面几乎是金声桓与王得仁联手打下来的,但是金声桓尚且只得一个提督之职要受巡抚调度,而且没有爵位,更不要说地位在金声桓之下的王得仁,这也是他们起事反正的原因。
当时他们可以选择投向越明朝或隆武朝,而黄人龙正是决策的关键人物,现在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可是清国好歹也封了不少王爷贝勒,而越明朝对名位就更视若珍宝,只有刘永锡一人得封越王,刘孔昭得封诚国公,除此之外只有邢胜平得封天门伯、周之升封北固伯等区区数人而已,将军现在投附越人能否封侯?”
金声桓当即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虽然手把重兵,但是刘孔昭是刘永锡的生身之父,在弘光朝就已经封诚意侯,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诚国公而已,而邢胜平、周之升都是刘永锡起家人马也不过得封一个伯爵而已,他一个降将怎么可能封侯。
黄人龙甚至指出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王孙藩奉越人之令巡抚江西尚且不得封侯,何况是将军!”
金声桓不由苦笑一声:“如果争江西巡抚的话,我肯定争不过王孙藩!”
黄人龙不由自信满满地说道:“这才是我让将军迎接唐王御驾的原因,唐王已经答应委任将军为昌国公总督五省军务,而且还有更有封王的希望!”
事实上黄人龙与唐王方面谈判的时候是希望引越王刘永锡的例子一步封王并给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但是唐王小朝廷虽然不成气候完全指望金声桓迎驾,但是对于这些名位上却是斤斤计较,只给了一个昌国公总督五省军务的名义。
但是金声桓有这么一个名义已经是心满意足,他告诉黄人龙:“既然圣驾马上就到南昌府,那么咱们就要讲究名正言顺,问问陛下与他身边的诸位相国,以我的功劳能不能封王?如果不能封一字王,至少也要封二字王!刘永锡在越明朝可以是越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他的位置跟我差不多,给不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给个二字王总没有问题吧!”
金声桓还想与身边的这些策士谋主讨论一下要不要转向越明朝的问题,但是现在一说能有机会封王就乐得找不到北,一心想着跟隆武皇帝换个更高更好的位置。
而黄人龙也觉得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请昌国公放心,我这就去跟朝廷把事情说清楚,让朝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