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不可等闲
r />
  鸿雁楼其实损失蛮大的,不然每日的销售营业额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掌柜有眼光啊,觉得这书生士子因为彼此的政见不同,需要一个争论辩论的场合,这个场合无论选在哪里,未来可能都是会成为一个出大名的,影响历史的标志。未来说不定哪个看着普通的士子,就会是某个部堂大官。

  赚钱有近利,也有远利。近利只要看在脚下三分地就够了,而远利需要长远的眼光。

  鸿雁楼破天荒地打开大门,欢迎所有人进来参与,为此那些商人小贩过来叫唤卖瓜子零食的都可以随意出入。

  这样还不吸引众人的目光?

  看热闹的,都里三圈外三圈。

  开头的天只是小范围的传播,名头是周瑛提出的,“我才刚刚回来,知道两个好友有分歧,一时分不出高下,就我内心而言也无从辨别,所以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自由辩论。孰是孰非大家公开讨论。”

  很多书生有些忌讳,不愿意上台发言。周瑛就抛出砖石,先谈论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见识,谦逊的表示希望大家公开质疑,这样他才能进步。

  他狡猾地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果不其然,引得一些书生先开了口辩驳他。然后再引起另一波书生的不满,再上台来辩驳。

  这样你来我往,马上就热火朝天起来。

  辩论是有瘾的,就好像吵架一样,如果你没有发挥好,连做梦都想着怎么能吵赢他。

  周瑛就做了三件事,一是联系了鸿雁楼的掌柜,表示我要做什么事,我需要你做什么配合,你愿意,我们就签下几天的包场协议。事后反响如何?再要不要续期,接着再谈。

  第二件事他抛砖引玉,先用自身的经历和感触引出这个辩论的主题,算是搭建了一个辩论的舞台。

  第三件事他成为这次辩论赛的裁判。这其中的变化是悄悄的,似乎作为发起人,身份自然而然地被转变了。

  而且他做得非常巧妙,从来不直接式的,命令式的,而是抱着不伤和气的态度,不使大家动了真火,规定了一些都能接受的条件,比如说不能动手,每个人发言时间控制在一炷香内。一个人说完另外一个人才能再说,然后要简单扼要,不能东拉西扯。说出的东西要有理有据,不能光凭臆测,最好有实证。等等,众人都能接受。

  关于裁判,周瑛做了几次,就明显的感觉他的威望日渐深厚,大家看他的态度明显带着一丝尊敬,不像以前,虽然也知道他有才华有家世,可总带着一丝疏离和一丝疏远,是在冷冷的旁观,观察他这个人有什么缺陷把柄,不愿意跟他深交。

  做了这个论台之后,他没有多大变化,而周围的人却不会用同样的眼神看他了。

  “不过花了区区五百两银子,就有这种好事,看来我从前对柔娘还是有所低估。”

  这一天的议题,已经转移到之前袁致远和顾家的分歧上。顾天和必须要支持自己曾祖父的证见,但其实他自身并没有什么政治主张,让他上去说出123,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说不出来。

  反倒是袁致远的朋友,政见充分准备,有理有据。

  “关于盐铁朝廷下令全部自己掌控,我没有质疑这个!只是你们翻看一下内部的名文,有多少在盐运使干了一二十年,结果被抄家灭族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几乎每一任,都是贪婪的蛀虫”

  “我不相信是当今陛下看错了人,即便看错,以吾皇的英明�